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e6a1b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6

(1)由图甲可得出给论∠FON ∠EON(选填“<”、“=”或“>”)。

(2)如图乙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3)在图甲中当光沿FO的方向射入O点时,光线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说明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26.(7分)小李同学想要利用如图13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保持小车的 相同,让小车从斜面上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滑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2)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 ,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用木块 来反映小车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

他在实脸的过程中又发现只要去掉木块,就可以探究“阻力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2所示,他将毛巾、棉布和玻璃分别铺在水平面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3)每次均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4)实验发现,小车在玻璃面上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 ,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将做 运动。

27.(8分)小韩用如图1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源电压恒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电阻约为10Ω。

(1)用笔画线表示导线,选好电流表量程,将图甲电路连接完整。

5

(2)闭合开关前,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选填“C”或“D”)端。 (3)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为3V,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 (选填“短路”或“断路”)。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某一点,电压表示数如图1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V,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此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选填“C”或“D”)端移动,根据该同学实验得到的如图2所示的I﹣U图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5)小韩还想用标有“600res/(kW?h)”的电能表测出一个电灶的电功率。测量时关闭其他用电器,只让电灶单独工作,发现6min电能表的转盘转过120r,则这段时间电灶消耗的电能是 J,电灶的功率为 W。

五、计算题(28题11分,29题9分,共20分)

28.(11分)同学们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时,他们首先将装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放置的电子台秤上(容器底面积S容=0.02m2),台秤的示数为8kg。然后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通过可绕O点转动的杠杆BC和轻绳将长方体A逐渐缓慢放入该液体中,直到A的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液体未溢出,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如图甲所示。已知:A的底面积为SA=0.01m2,重力GA=50N,人的重力G人=518N,鞋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S鞋=500cm2.当A从接触液面到恰好浸没时,A的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随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g=10N/kg,杠杆、轻绳质量均不计,轻绳始终竖直)求:

(1)长方体A未放入液体中时,容器对台秤的压强。 (2)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B端轻绳对长方体A的拉力。

(4)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人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p=1×104Pa,则OB与OC的长度之比为多少?

29.(9分)一个有加热和保温两种状态的微型电热水器,内部简化电路如图18所示,它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其中R0为热敏电阻,它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开关S0和S都闭合时,电热水器开始加热,当电热水器中水的温度达到50℃时,电磁铁才会把衔铁吸下,使B、C两个触点接通,电热水器处于保温状态。已知R1=44Ω,R2=2156Ω.求:

(1)将电热水器水箱中2.2kg的水从15℃加热到45℃,水吸收的热量【c水=4.2×103J/(kg?℃)】 (2)电热水器处于加热状态时工作电路的功率。

(3)将2.2kg的水从15℃加热到45℃,需要通电5min,电热水器的加热效率为多少? (4)当温度达到50℃后,通电10min,R2产生的热量。

6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 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知识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思路分析】①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②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④减弱噪声,一般就是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这三个方面考虑。

【解题过程】解:A、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故A正确; B、距离声源一定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振幅一定时,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故B正确;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C错误;

D、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总结归纳】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应用、特性及减弱噪声的措施,难度不大,属于声现象基础知识的考查。

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是一种晶体,液态海波凝固时要放出热量 B.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D.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7

【知识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思路分析】(1)海波是晶体,晶体的凝固过程放热; (2)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 (4)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解题过程】解:A.海波是晶体,其凝固过程虽然放热,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 B.冰是晶体,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总结归纳】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能成放大的虚像 B.凸面镜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知识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面镜和凹面镜;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思路分析】(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平面镜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4)凸面镜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

【解题过程】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应用在汽车的观后镜上和街头路口的反光镜,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故B正确;

C、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故C错误;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很多光学仪器用面镜、透镜、棱镜等做成,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注意积累生活器材,丰富光学知识,把光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4.小明观察了厨房设备,他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当我们使用筷子吃饭时,筷子一定是省力杠杆

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锅内气体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低 C.用燃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大火焰能提高汤的温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