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建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三第一轮复习建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e7f66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b

2017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建议

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它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使第一轮复习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现结合我们年级的教学实际,对高三第一轮复习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目标、更新观念、制订计划

1、明确高三复习的指导思想:结合考点,紧扣教材,以加强三基教学为主线,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联系与应用,同时结合高考题型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及指导思想是:加强“三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夯实基础,能解决中、低档试题。夯实的标准是:(1)能做到对概念准确理解和熟练运用;(2)能独立完成课本中定理和公式的证明;(3)能熟练解答课本中的每道例题和习题;(4)能掌握各单元的典型题型和解题方法;(5)能掌握解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必须认真学习“考纲”、领会“说明”、研究考题、把握方向

(1)深化考纲研究,准确把握迎考复习方向。研究考试范围的,明确要考查的基本内容,确保复习内容的全面性;通过对考试要求的研究,明确对各部分知识和能力要求的考查程度,确保复习进度的合理性;通过对试卷结构的研究,明确试题考查的方式和角度,确保资料选用的价值性;通过对考纲变化的研究,明确命题的新动向,确保复习策略的科学性。

(2)细化考题研究,科学调整复习迎考策略。当年高考试题是《考试大纲》的信息载体、各备课组要充分研究新课标高考试题。研究高考试题不只是为了会做高考题,重要的是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优化迎考复习的方略。一是研究题目背景材料的特点,以此确定如何联系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实际;二是研究题目考查知识的角度,以此确定如何把知识深化与应用拓展进行整合;三是研究题目考查能力的方式,以此确定如何对学生进行题型和操作技能训练;四是研究题目变化的走势,以此确定相关环节复习侧重点的定位;五是研究考纲变化在考题中的体现特征,以此确定复习内容和策略应做怎样的调整。 4、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教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复习就有目标,就有方向。高三第一轮教学要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基础知识上下功夫, 要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掌握解题规律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答题习惯上下功夫,减少学生不应有的失分现象。千万不要出现“第一轮复习赶进度,第二轮复习炒冷饭,第

1

三轮复习乱做题”的现象。为此一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 复习无计划,复习程序乱。一般表现为:时间安排不当,或前紧后松、或前

松后紧、或过快、或过慢;复习无稳定的程序,学生无所适从。

(2) 讲课无新意,详略不得当,重结论轻过程。其表现为:把复习课上成压缩的新授课,讲授不改变形式,疑点把握不准,平均用力,引不起学生共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讲概念规律的结合,学生理解知识不深,不准确,不透彻,知识不能迁移,形不成技能。

(3)对高考要求把握不准。其表现为:个别知识点挖得过深、过难。训练题目过程理想化,且过于繁、难。

(4)解题不少,能力不高。其表现为:就题论题,而不是就题论法;题目重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效率不高。

二、高三复习安排及第一轮的基本教学任务 1、高三复习应按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轮(2016年8月——2017年2月底)为“以点带面打基础”阶段)

要求:落实考点,全面复习。抓纲务本,单元过关,整理题型,夯实四基,初步总结方法规律。

第二轮(2017年3月——2017年4月中旬)为“重点专题上台阶”阶段 要求:设置专题,构建网络。强化考点,突出重点,归纳迁移,培养综合能力,穿插和渗透做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训练,重点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第三轮:2017年4月中旬到高考,可分四阶段: “综合模拟1”阶段。

要求:强化训练,综合攀登。套题训练,强调自主,纵横联系,巩固应用,总结方法,内化知识。

“自由复习”阶段 要求:休整调适,自主整理。自学为主,个辅为辅,适度训练,要求学生回归课本,回归基础,收拢、巩固已有知识,同时进行心理的调试,轻装上阵,逐步达到最佳状态。

“综合模拟2”阶段

要求:强化训练,巩固应用,总结方法,自我完善,积累考试经验,全面提高应试水平。

“停课复习、考前指导”阶段 2、选择合理的复习教学方法。

第一轮复习各单元按“学、讲、练、考、评、补”顺序进行,各环节要目的明

2

确,确保实效,实施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重在补缺拾遗。

3、了解第一轮复习的四项基本教学任务。

第一项:全面、系统地复习所有的知识点 (1)全面:覆盖教材中所有知识点;(2)系统:不仅掌握知识本身,而且掌握与该知识点有联系的前、后、左、右的有关的知识点。

第二项:完成记忆任务

(1)所需记忆的知识,在第一轮复习时必须“一次到位”,决不可把记忆任务推到第二轮复习;(2)所需记忆的知识,必须以能“默背、默写”为合格。

第三项:初步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结构 (1)记忆、理解各单元知识结构图(表);(2)本单元知识能“单元过关”。 第四项:着力培养初步的综合能力和学科能力 (1)大部分应是低档综合题,小部分是中档综合题,一般不搞高档综合题;(2)一般是在本单元内的综合练习;(3)将各项学科能力落实至足量的例题及练习题;(4)中、低档题的学科能力基本过关。 三、第一轮轮复习的原则

要优化第一轮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守高三复习的教学原则,总原则是适当延长一轮复习时间,缩短二轮复习,加大三轮综合训练时间和强度。并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第一轮复习中力争追求全面和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构建知识体系、力争做到知识无遗漏。

(2)基础性原则。用足教材、把握基础。教材的图表、数据、小实验等全面温固,零散知识体系化、网络化;注重基础,注重通性通法,精选精编,讲求实效和针对性。

(3)系统性原则。第一轮复习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知识简单地重复一遍,而是要在对知识整体和各个单元知识部分之间的关系作仔细的探究后,按逻辑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平时所学的各个单元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及解题的思想、方法和规律进行纵横联系,“以线串珠”、“以致成形”,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从而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知识的结构体系,以形成整体的“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其构建的方法可以将各单元与单元、单元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与作用用表格式、纲要式、图表式和口诀等形式进行直观形象地构建知识整体的层次结构。

(4)针对性原则。复习指导思想的确定,复习计划的制定,复习方法的选择,例题、练习题的选取和编制等都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所谓针对性是指:①针对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②针对学生学习中薄弱环节;③针对重、难点;④针对高考的热点;⑤针对国家考试中心的命题信息;⑥针对新

3

课标卷命题特点。对于学科的认识水平哪些内容对中学学科素质培养最重要;哪些知识是高校学习必须的;哪些知识对培养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5)主体性原则。学科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其中与大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尤为重要。

在复习课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而不能成为知识的贩卖者。教师不能独霸课堂,一讲到底,要启发、引导学生,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

(6)指导性原则。各科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的指导。①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②指导学生处理好基础与能力、课本与复习资料、做题与纠错、做题与复习、课内与课外等关系。要重视课本的学习,强化“三基”训练,克服盲目求难、求巧,急于求成、好高骛远等浮躁现象。要提高练习的质量,重视解题思路的分析、归纳以及表述的规范化,对于错误的习题要及时订正,并做成“错题集”经常复习,通过相应的纠错练习强化正确性。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在联系的总结,知识网络结构的建立和解题规律的提炼,克服以练代替复习现象。要教育学生提高理科实验的动手能力,了解最新的重大科技动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扩大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

四、第一轮复习策略建议 1、重心下沉。

下沉就是注重三基,要把着眼点放在能力提高和增分操作上。由于学情因素很容易误入歧途,盲目跟进,势必在第一轮备考中吃夹生饭,没有做到恰到好处,该拔高的没有上去,该淡化的却在强化。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留时间,多给学生留空间。

(1)教材、复习资料学生读、学生看;(2)基础知识让学生串,不完整处让学生填;(3)基础练习让学生做,错误之处让学生纠偏;(4)例题让学生板演,错误之处让学生分辨;(5)解题规律学生找,经验教训自己总结;(6)课下作业独立做,作业错题,作业错题及时改。

为学生留时间我们还建议:

(1)每节课至少要有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想、让学生看、让学生练,变讲题课为训练课;(2)每单元结束至少要留一节时间让学生总结、让学生练;

高三各科复习的时间很紧,但再紧也不能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切实做到宁可少讲两个题目也要将参与教学活动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留时间不但把我们从“苦海”中解脱出来,也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的角色也就真正成了“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