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健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关于建立健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调研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eb3ec9910ef12d2af9e7a4

关于建立健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从环境保护来讲,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环境权益是群众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环境质量,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环境问题是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放在突出位置,抓住重点,集中力量,下大力气,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近年来,我省各级环保部门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健全环保信访投诉、污染企业长效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生态村镇建设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工作。 1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近几年来开展为民办实事的情况 1.1 健全环保信访、投诉渠道,倾听百姓意见

环保信访工作是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也是确保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的重要内容,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信访查处质量为标准,以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实事求是、廉洁自律为原则,以巡查、联查、督查和抽查为手段,及时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取得明显效果。在信访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

(1) 健全环保投诉网络。为更好地方便群众进行环保投诉,全省各地环保部门相继建立起12369投诉举报热线,同时开通了网络投诉举报系统,一些地方还与公安110、“市长热线”等联动,省本级、杭州、宁波等地还设立了环保投诉举报受理中心,确保投诉、举报渠道畅通。

(2) 建立信访工作制度。建立环境信访工作一把手负责的制度,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审核,从严把关。同时建立环保投诉受理中心值班制度、环保投诉受理中心工作职责制度、环保投诉受理中心工作程序制度和信访分析协调制度。 (3) 建立通报制度。每月或每季度对信访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通报,对未按时完成和处理效果不好的进行督办,抓好督察制度的落实,对已处理的信访件适时组织回访,使调处和督查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信访案件处理的全过程。 (4) 建立省转信访案件“3个十”制度。对连续三次群众不满意、反复投诉的案件,省环境监察总队将赴实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若是举报人过高要求、无理要求或没有条件解决的,将督促各市环保局向信访人说明情况,表明态度,同时宣

传有关法律政策。若查实信访人反映属实,确实存在环境违法行为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不仅要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理,也要对工作失职,无视群众疾苦的环保部门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据《浙江省环境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5) 建立台帐制度和月、季报表制度。做好值班登记,来电记录,网上投诉转办,来访登记,上级交办的投诉转办落实等台帐记录。在做好环保系统半年度报表的同时,及时按要求建立月、季报制度。通过月、季报制度的建立,明确了工作人员的职责,规范了工作程序,实现信访工作正规化,操作规范化,办理现代化。 (6) 练好内功,增强素质,造就一支合格的环境执法队伍。环境投诉处理看似平常,实则要求甚高。在处理大量电话投诉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投诉受理工作人员的言行直接代表政府的形象,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熟知本行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为此,我们一方面抽调有环境执法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投诉受理岗位,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在岗人员的经常性培训,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2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污染企业长效管理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从长效管理机制上解决只重经济、不重环保的问题。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措施,逐步建立起防治污染的长效管理机制,在这方面主要有如下做法:

(1) 开展在线监测工作。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在线自动监测是监督企业污染排放的“电子警察”,开展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是环保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强化长效管理的重要措施。根据国家总局要求和我局的统一布置,各地环保部门积极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建设工作。从2000年开始推行,目前全省已建成584家单位污染源在线监测(控)系统。

(2) 制订了《重大环境污染查处责任制》等5项工作制度。为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及时发现、查处、解决各类环境问题,明确责任,规范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市环境管理水平,各地环保部门相继制定了《重大环境污染查处责任制》、《环境管理现场巡查制度》、《环境管理联查制度》、《环境管理督查制度》、《环境管理抽查制度》。根据这五项工作制度,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对不法排污企业进行有效打击。

(3) 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在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的统一布置下,几年来,连续开展了各种声势浩大的打击危害群众健康和环境权益的不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4) 开展“绿色护考行动”。连续几年以来,全省各地环保部门开展了“绿色护考行动”,努力为广大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复习应试环境。每年中、高考期间,我局都向各市环保局发出关于在中、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在中、高考期间,采取强制性措施,禁止噪声超标和扰民的建筑施工作业;禁止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边界噪声超过规定标准或干扰学生

学习;严格限制使用高音广播喇叭;防止露天娱乐和集会等活动的噪声扰民;严格控制机动车辆喇叭。对建筑施工工地、室内装修、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室外群众性娱乐活动等场所开展夜间巡查。对学校和居民区周围的建筑工地等加强了监督,并配合当地的公安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绿色护考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全省广大考生和家长的肯定。 1.3 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服务于民

我们在深化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中,强调以民为本,服务于民,一方面力求做到为项目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关,切实为群众维护好环境权益。主要作法有:

(1)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环境管理。我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分类、项目委托审批程序、审批备案要求,规范项目环保审批人员行为。

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工作中,各地环保局积极探索科学的便民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都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如杭州市建设项目从审批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宁波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环境执法、绍兴市环保局建设项目“三同时”跟踪管理和“绿色通道”的建设、嘉善县环保局建立的企业信用环保考核体系,把信用环保作为做好环保工作的有效载体与切入点,提高环保监管效率等。

(2) 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局着重做好“放、简、效”三篇文章。“放”就是下放部分项目环保管理权限,将原由省局审批的22个污染行业调整到9个重污染行业,同时加大委托审批力度。“简”就是简化建设项目环评编制内容,对已开展了区域环评工作的开发区、特色工业区域的招商引资项目,在环保基础设施配套的情况下,降低项目环评报告编制等级或简化编制内容;对污染因素比较清楚的建设项目,减去环评大纲编制环节,重点突出污染防治对策等。“效”就是在保证审批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项目审批速度,提高办事效率,按照政务公开程序,通过审批受理中心受理,规范内部审批环节、程序、时限,强化内部监督,加快了审批速度。

(3) 强化为经济建设和基层服务的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便民措施。承诺项目审批时限:环境影响报告书30个工作日(法定60个工作日),五大百亿工程和省重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环境影响报告表15个工作日(报告表法定30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登记表5个工作日;建设项目管理实行AB角,第一个接待的工作人员负责整个项目审批过程中的联系工作;项目审批工作的所需材料以及相应程序,做到一次性全部告知;对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通过绿色浙江网等方式及时公布和征求意见;微笑面对每一位来客,建设项目管理设立咨询室,实行无偿咨询,解答项目审批中的有关问题。

(4) 为群众把好环保关,让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全过程。在建设项目环评阶段,进行公众调查,充分听取公众对建设项目的意见;环评审批后,对审批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公示,让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保工作的日常监督;在建设项目

“三同时”竣工验收时进行公示,公众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1.4 实施生态村镇建设,实现生态致富

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是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促进城乡社会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载体和实现形式。近年来,在生态乡镇建设中有如下做法:

(1) 生态乡镇建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我省生态乡镇(村)建设工作由从农村产业布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队伍及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建设出发,经过各地乡镇村的积极组织和实践,生态乡镇(村)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其中还孕育产生了奉化滕头村、萧山山一村、绍兴夏履镇和鄞县上李家村四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佳。目前,我们对生态乡镇(村)创建指标和工作要求进行了调整、完善和规范,使我省生态乡镇(村)建设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需求下扎实推进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生态乡镇建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乡镇环境综合整治,村镇功能布局趋向合理,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2) 生态乡镇建设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态致富成为农村新的发展模式。如我省安吉县通过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生态县建设的目标,结合安吉实际,初步确定将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蓝天(烟尘、油烟专项整治)、绿色及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西苕溪流域河道整治和水源保护、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生态县城建设、生态工业园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文化遗产保护等十大生态建设工程,建设生态经济强县。通过促进就业、优惠安置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吸引农民下山脱贫、异地致富、异业增收、通过减少农民来致富农民、保护生态;通过开发适宜不同层次都市人居住的住宅,提供合理价位、开通“绿色通行证”,吸引城里人尤其是高素质人群到安吉居住,通过内聚外引,集聚人气,建设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城市。安吉县依托丰富的竹子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变自然资源为经济资源,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走经济生态化之路,为我省生态乡镇(村)建设树立了典范。 1.5 着力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公众对环保的认识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对许多环保领域的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政府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宣传,帮助公众了解和领会国家的环保方针、政策、措施,从而更好地行使权力和责任。与此同时,公众还有要求政府弄清和公布环境质量状况的权力,政府要把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前提和条件。在着力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方面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 加快空气、地表水和污染源的自动监测建设,提高维护公众环境知情权的基础能力和水平。到目前为止,全省共建成44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部分实现了省级联网和实时监控。省控酸雨监测点全部实现降水采样自动化。已建成的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