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培训班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某培训班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978e89c51e79b8968022616

*****培训班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

(2012年 月 日)

7月17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国际海洋城规划建设培训班赴新加坡学习考察。两个周的时间里,共听取了杨建伟等8位专家的专题报告,访问了新加坡园林局、新加坡港务国际集团等9处政府机关和企业,参观考察了国家规划展览馆、裕廊化工岛、新生水厂等6处亮点工程项目,对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有了大致的了解。最大的感受是新加坡的忧患意识强,精细化程度高,坚持走高端、前沿产业发展路线,城市文明程度高,社会发展和谐。下面将学习考察情况及个人的一点思考感受报告如下。

一、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验

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仅仅用了40年左右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世界公认的最宜居城市之一,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称。新加坡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经验是科学处理好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的关系,真正做到以规划统领城市发展方向,以建设提升发展水平,以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

(一)突出城市规划的高起点、前瞻性和严肃性,夯实城市发展之基。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是建设城市的纲要,是发展城市的基础。受资源约束,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如何使土地利用最优化,使有限的土地满足所有的需求;如何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今日的新加坡能够成为一个兴旺繁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成功的城市规划功不可没。

- 1 -

一是发展定位准确。城市发展战略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决定着城市发展方向和效果。新加坡城市建设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本一点是较好地把握了海运航空通讯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旅游中心的城市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找到了城市建设发展和经济发展、社区管理的契合点。就环境建设定位而言,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环境建设,但像新加坡一样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的国家不多,他们加强环境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存需求,而且当成了产业来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新加坡打造了海上绿洲,成为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就经济发展定位而言,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要地,建国初期新加坡据此优势大力发展港口贸易,但很快调整为航运—贸易,工业制造—贸易、高科技、石化、国际金融,城市活力得到全面激发。2008年政府又提出建设“优质居住环境、蓬勃工商枢纽、精彩活力之都、温馨怀旧家园”的目标,这一系列综合性的目标定位必将引领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高度。

二是坚持“产城”规划一体。“产”就是产业,“城”就是城市。新加坡始终把城市与产业的规划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新加坡产业选择坚持两个原则。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产业。如新生水产业。新加坡水资源急缺,三分之二的淡水是从马来西亚进口,为摆脱过分依赖别国的局面,新加坡2003年提出了“淡水自足”计划,即未来淡水供应中50%将来自收集雨水,25%来自废水循环利用,另外25%则由海水中提取。他们先后实施了雨水收集工程、污水处理再利用工程和海水淡化工程。目前,雨水集水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2/3,整个城市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建有6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达100%;建有4个新生水厂和1座大型的海水淡化厂,新生水厂和

- 2 -

海水淡水水质比供水水质纯度还要高。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和健全的供水管理系统,使新加坡“水品牌”世界闻名,并由此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即环保与水务产业,为其产业转型与对外拓展找到了一个新的亮点。第二,坚持与时俱进原则,搞好产业转型升级。谈起产业转型升级,新加坡贸工部长林勋强曾说过,我们(新加坡)总是在调整。新加坡产业结构调整不是盲目的、无序的而是紧密结合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立足未来和长远,依据“比较优势”,发展优势产业。新加坡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先后制定了5次产业发展规划,完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经济型工业的发展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新加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就业问题,因此那时候的战略是吸引国外投资建立制造基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制造业基地所具有的高就业、低成本优势,逐渐被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家所取代,新加坡则努力转向附加值高的制造业,以提高科技含量,增强高国际竞争力。现在新加坡主要发展五大支柱产业:电子、精密工程、石化、生物科学和运输,主要朝着技术创新方面努力,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更提高了产业竞争力。目前五大产业已占全国GDP总量的25%。主导产业确定后,配合各类型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建设相应的产业园区,配套相关政策,以园区建设带动经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是规划层次分明。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战略性的概念规划和实施性的开发指导规划。概念规划是一种终极规划,侧重于解决宏观层次的问题,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原则,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的长期计划。概念规划总体上每10年修编一次,但可以应国际形势转变需要而随时进行修订。近几年又提出“x”年规划,即从现有能力所做到的极限来远瞻城市发展,它不仅仅是物质规划,还包括实现愿景的大方向及策略和

- 3 -

政策。开发指导规划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根据概念规划的原则和政策,针对分区的特定发展条件,制定各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

四是规划编制科学。这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第一突出概念规划的前瞻性。概念规划每10年编制一次,1971年~2001年共编制完成4轮,每一轮都积极应对当时的国际国内问题,针对各发展阶段的不同问题提出应对策略,进而确定发展框架,具有很强的超前导性。第二突出概念规划的终极性。概念规划逐步跳出了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向淡化规划期限,而以规模为主导的规划模式。第三突出规划的延续性。几轮的概念规划在城市发展结构、重大设施布局上都彼此承接。第四突出规划的综合性。将专项规划都统一到总体规划之下是新加坡规划最大的优势,城市规划覆盖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形态的所有内容,各项基础设施的规划都通过总体规划和开发控制规划协调、落实,保证规划的一元性。第五突出规划的参与性。概念规划工作委员会包括了所有涉及城市发展的政府机构总体规划委员会,包括了涉及城市空间利用的政府机构开发控制委员会。不仅包括了相关政府部门,还要求各方面的专家参与其中;新加坡还鼓励公众对建议提出反馈意见,根据各方面意见将其修改完善。

五是规划操作性强。确定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时就充分考虑可实施性。在规划编制中做到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对于政府主导的设施重点体现规划的刚性,对于市场开发导向的用地,则增加规划弹性,倡导“混合用地”,鼓励土地混合使用。同时,通过严肃的法制建设和行政行为促进规划的执行。规划法规定了所有的开发活动都要得到相应的开发许可,变更规划条件需要征收开发费等。总体规划如需调整,包括地块用地性质、容积率调整,应当向国家发展部提交规划报告,经审定由部长批准或否决。如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