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母杨新雨阅读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养母杨新雨阅读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9934b8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1

3. 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拒绝在领取“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毛泽东同志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等。

梁晓声,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现、当代小说家。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里柯克(1869-1944)是加拿大杰出的作家。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等。获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 二、教师复习建议 《背影》

(一)照常规复习课文。诵读两遍之后,想一想,作品是否感动了你?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初步学习写批注。将阅读的感悟、理解或疑问写在相应文段或句子的右边。文字尽量简要。如: [原文][批注]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个“最”字一开头就十分引人注目,两年多的日子当然还有其他“不能忘记”的。 可是为什么一个人的背影会是最难忘的呢?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满院狼藉”的情景告诉我们什么? 他踌躇了一会??颇踌躇了一会。??两次说父亲“踌躇”,第二次还多了一个“颇”,是否说明父亲优柔寡断?

(二)解读课文过程中,必须着重揣摩那些看似很平常而容易被忽略的词语和句子。

(三)熟读并重点探究第4、5两段。结合讨论练习一,鼓励谈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尽量有序地组织观点,完整地表述看法。

(四)解读最后一段,可以回头照应课文的第1、2自然段,思考一下开头写家庭的变故,后面写父亲的来信,和“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有什么联系。四次写落泪,又有什么样的彼此关联,对整篇的

叙事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能深切体会《背影》之所以感人,也因为它是一篇反映社会人生的亲情歌吟。 《慈母情深》

(一)和《背影》明显不同的是,《慈母情深》较多运用了类似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方法,使简单的事情显得有波澜,平凡的人物显得很丰满。这就决定了课文学习应该更多地采用情节、形象分析的方法。

(二)结合练习一和二,就课文两个部分(“母亲为我讨还小人书”和“向母亲要钱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细节,注意从人物和环境的描写,集中探究课文是这样表现“慈”和“深”的。

(三)结合练习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自选段落;有对话的地方,注意结合此前的“批注”指导朗读,又通过朗读引导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

《父母的心》《养母》

(一)默读《父母的心》之后,不妨闭上眼睛,想象是自己在那艘开往北海道的船上,亲眼见到的这一幕情景。 (二)思考下面两个问题,鼓励发表不同看法。

1. 生活中,卖儿卖女这样的大事肯定要经过家庭的认真商量决定,可为什么文章不花哪怕一点笔墨去写它,却只写父母亲最后带了孩子去向妇人求诉?

2. 那位贵妇人,难道不会怀疑对方出尔反尔,可能有欺诈的企图?怎么只凭几句话,就轻易相信、感动还送了钱?

3. 写求诉的情景,如果像《慈母情深》那样多一些描写,会不会更感人?

(三)在《养母》文中找出养母和一般的母亲,特别是和《慈母情深》中的母亲相比,有哪些地方显得特别不同,然后写批注,说说这位母亲是否可敬可爱;作者用“纯粹的人”赞扬养母,是否带有个人的偏见。

(四)比较《养母》与《背影》,在写“我”对父亲或母亲的看法上有什么不同;说说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金色花》

(一)复述《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注意不忽略关键情节。将自己阅读中有所发现的词句标示出来,结合有关“练习”说说文章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从作者的叙述中是否读出了幽默和讽刺的意味;哪些地方微妙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二)朗读《金色花》。注意提示并指导学生读出天真烂漫、活泼调皮的味道来。可多让些学生朗读,但不要齐读。师生讲评后教师作示范朗读。

(三)可从泰戈尔《新月集》中选择写母爱和童真的若干首散文诗,拓展课外阅读。 三、课文复习 《背影》

(一)文章主旨

《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记录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二)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全文共7段)

第一部分(1),点背影,点明“最不能忘记的是他(指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2~6),忆背影,追述父亲到浦口车站送他(指作者)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7),念背影,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 (三)写作特点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追忆八年前与父亲在浦口车站惜别时的情景:父亲列车站送儿子,为儿子买橘子。买橘子时的背影,作者着力刻画,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亲子之情。如作者精心刻画的父亲的背影:“??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段文字朴实、凝重,震颤而刻骨铭心,使其由“暗笑”转为“流泪”,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平凡之中见真情,使本文历久不衰。 《慈母情深》

(一)文章主旨

文章的作者通过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集中表现了慈母深情,同时记叙了两件难忘的事,表现了母亲勤劳、节俭、开明的品质。

(二)文章思路

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要一直送到家门口”):写母亲带“我”讨回书。第二部分(“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写“我”买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的经历。 (三)写作特点

通过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1)叙述“我”家境的贫寒。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2)描绘母亲挣钱的艰辛。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3)抒发“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父母的心》 (一)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送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二)文章思路

富人向穷父亲要一个孩子,而且开出十分优越的条件,穷父亲不是一口签应,也不是一口回绝,而是要与“孩子的妈妈商量”。这是一折。商量结果也不是直接答应或不答应,而先给一个大儿子。这又是二折。第二天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这又是三折。当天傍晚又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这又是四折。第三天又来索回小女儿。这又是五折。三次调换,写法也各不相同,表现了父母复杂的心理历程,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有力的表现。 (三)写作特点

我们读这篇小说,总觉得有一种哀怨的情调,产生一种伤感的情绪。故事最后尽管写“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似乎是一个喜剧的结尾,但仍然使读者为这一家六口担心:他们能否度过这艰难的岁月呢?他们是不是真的会“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呢?读者担心主人公的命运,这就是小说的艺术魅力所在;读者也会祝愿父母浓浓的爱心,能克服生活上的千难万险,让全家六口健康而幸福地活着,这就是哀怨的力量。 《养母》

(一)文章主旨

杨新雨笔下的那个养母,虽是在写他自己对养母的一份怀念之情,然而让人共鸣、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