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考历史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99eb0af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1

1.[2012·安徽名校模拟] 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

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

C.当时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D.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状态

1.C [解析] 通过材料可知与1929年经济大危机有关。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首先在股市发生危机,题中正反映了股市危机的概况。A、B两项时间上不符,可排除;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状态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罗斯福新政改变自由主义政策,采取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的方式,C项正确。

4.[2012·黄桥期末]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实行美元贬值 C.限制价格水平 D.推行福利制度

4.B [解析] 罗斯福新政为了刺激出口,实行美元贬值,导致国际金融环境混乱,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故B项符合题意。

9.[2012·石家庄质检] 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1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欺诈现象严重 B.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 C.经济发展缓慢 D.阶级矛盾的缓和

9.B [解析] “福利国家”制度是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实行的,因此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这正是材料中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答案为B。

12.[2012·金华十校联考] 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英国 13.3% 28.8% 41.5% 法国 8.9% 23.2% 38.8% 美国 8.0% 19.8% 31.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12.B [解析] 从表中三个国家三个年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看,呈逐步上升趋势,说明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开始于1947年,A项不正确;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逐步上升,并不能说明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是20世纪70年代,是指美国、日本与西欧,D项错误。B项为正确答案。

9

2.[2012·奉贤区期末] 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 )

A.征收所有余粮 B.废除各种农业税 C.允许商品买卖 D.取消自由贸易 2.C [解析]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商品买卖,故C项正确。

5.[2012·衡水质检] 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5.D [解析]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从材料中的“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可知D项正确。

10.[2012·日照调研] 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 810万吨增加为8 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 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10.D [解析] 1953年到196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改革。从材料中列举的重工业发展,同时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注重民生来看,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B项没有涉及工人生活得到改善,不全面。

11.[2012·泰安期末] 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 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 11.D [解析] 四个选项都是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的不同,但最大的不同仍从政策涉及的经济体制考虑,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则是计划经济,D项符合题意。

12.[2012·安徽名校模拟]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12.B [解析] 斯大林体制片面强调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生活消费品长期短缺,题干材料正说明了这一点,这从根本上说明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B项符合题意。A、C两项都是表面现象,D项说法错误。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