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9b9cbda59eef8c75ebfb3a4

内尘秽清扫出门,在大门外堆成小堆,放一麻炮将其炸散,谓之破五穷,意思是将“吃喝穷、居住穷、穿戴穷、用事穷、花销穷”这五个穷神送走。

9.灯灯节春节过后,在正月十五、二十五、二月初二,共有三次点灯节。上年腊月做年糕时,要留一块糕坨,到正月十五,用糕坨捏几个拳头大小的灯盏盏,灯盏盏的个数与全家的人口数相同,所以也叫人口灯灯。晚上点灯时分,插上棉花搓成的灯捻子,倒一盏麻油点着,放各处神位,直至熄灭为止。正月二十五,一般人家用谷面捏十二个灯盏盏,每个灯灯都有一个记号,表示月份,蒸熟后,揭了锅盖,看那个灯盏盏里气荷水最多,表示当年那个月份雨水最多,所以也叫雨灯灯或月儿灯。二月初二还有一次点灯节,其规模比前两次要大一些,灯盏盏也用谷面捏成。晚上,把蒸熟的灯盏盏点着,分别放在锅盖上、水瓮上、箱子上、门脑上、牛圈、风箱上、碾盘上、空窑里等地方。深夜,孩子们出来悄悄地偷别人家的灯灯,主人见了也不管。远远看去,村子里星光点点,闪闪烁烁,忽明忽暗,十分好看。 (二)元宵节

清末民国年间,娄烦有组织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活动主要集中在娄烦镇。白天,家家户户大门前挂起灯笼,拉起彩吊,商人和富裕人家雇上响工,组织起旱船队、高跷队、龙舞队等上街流行,挨门挨户表演,晚上,家家户户燃起旺火,鸣放爆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1年娄烦建县后,县城元宵节活动规模逐年由小到大,由政府各单位组织,周围各大村派队参加,订有剧团和多班响工助兴。大街东西两端

搭起彩门,沿街各单位插起彩旗,挂起灯笼,拉起过街标语。正月十四,各表演队开始上街预演,一些单位在大街两侧竖起政策专宣传专栏和举办各种展览,在空中升起了气球。正月十五为正会,这一天,全县各乡村都有人来县城观看红火,下午四时左右,大街两侧、房屋楼顶上挤满观众,人山人海,浩大的游行队伍开始上街演出,彩旗队、彩车队、威风锣鼓队、秧歌队、旱船队、高跷队、学生腰鼓队、鼓号队、大头娃娃队以及民间狮子舞、背棍、响工等表演风采各异,热闹非凡。其中,尹家窑村的“老少秧歌队”、三元村的“回娘家”、娄烦村的“二鬼摔跤”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滑稽表演,更是引人入胜,笑语连天。游行队伍所到之处,锣鼓声、唢呐声、鸣炮声与观众的喝彩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晚上,各种彩灯、霓虹灯闪亮起来,堆堆旺火一齐点燃,影剧院放映通宵电影,戏场院好戏连台,几班响工对吹比赛。晚二十二时,体育场开始放焰火,十几米高的架子火城楼喷出了火树银花,空中焰火满天,刹时间万炮齐鸣,五彩缤纷,给庆祝活动增添了异彩。 (三)清明节

娄烦民间过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有:动土、大扫除、植树、泼火、荡秋千、放风筝、掏甜甘草、捏寒燕燕、带寒拍拍、上坟扫墓等活动。

1、动土: 清明节的前一天,人们称这一日为天聋地哑日,不需请阴阳先生就可动土,主要活动有挖掘地基、打院墙、安茅厕、迁坟等。只要这天在动土的地方挖一锹土,以后就不需再择日动土了。

2、大扫除: 也是在清明节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清理室内外卫

生,称“扫百病”。把被褥搭在外边让阳光晒,称“晒百病”。把脏衣服清洗干净,称“洗百病”。这一天还要烧馍馍,称“烧百病”。

3、植树: 是一次较大规模的自发性活动,由来已久。清明节前后,男女老少都要在房前、屋后、路旁、地畔栽杨插柳,进行植树活动。

4、泼火: 是为缅怀介子推绵山被焚而进行的一次纪念性活动。清明节前两天,家家在吃中午饭前都要妥一点汤水泼到灶火里,吃一些冷食。所以,清明节又称寒节。

5、荡秋千: 是一次较大规模的自发性体育娱乐活动。清明节期间,青年男女和孩子们要在宽阔的院子里竖两根木杆,或在两棵树之间拉一根绳子,绳子中间绑一块踏板,一人坐在踏板上,背后有人推动,本地人称“打玉千”。“荡忽悠”是荡秋千的一种,人们在地上竖一根木杆,木杆顶端嵌一个轴轮,装一根扁担长短的横杆,横杆两端分别拴一根绳子,绳子末端分别绑一个踏板,两人分别站在踏板上,握紧绳子,背后有人推动,便会快速转动起来,这种活动当地人称“荡忽悠”。除此之外,清明节期间,有的人还要进行放风筝活动。

6、掏甜甘草: 清明节期间,年青人和孩子们要上山掏甜甘草,认为这时候掏的甜甘草可去百病。

7、捏寒燕燕: 用白面捏成,状如小鸡,蒸熟后,扎在酸枣圪针上,插在窗户上晾干,直到当年第一次响雷下雨的时候,让孩子用棍子敲下来,再用细线穿起来分给孩子们吃。

8、带寒拍拍: 清明节前一两天,主妇们剪许多蓝、白、红、黑

四色小方块布和布条,分别代表蓝天、白地、红阳坡、黑夜,再将谷穗杆剪成小节,把这些方块和谷节用线穿起来,末端穿一块大蒜再束上许多小布条,即成“寒拍拍”。清明节人人都带寒拍拍,孩子们带在帽子上,大人带在上衣腋下。清明过后几天,把这些寒拍拍扔到房顶上,称为“扔百病”。

9、扫墓: 民国年间,扫墓为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做的大事。一些大族大户人家有大规模的结社祭祖活动,清明节当日,族人在全村敲锣吆叫,集中到社家用饭,饭后集中出行,前面打着执事伞旗,响工吹打开路,族抬着肉猪、肉羊等供品,后面和尚奏乐跟随,一直到坟地。由主祭、陪祭人上香、奠酒、扫墓。回村后再到社家坐席吃饭,响工奏音,和尚安神。这种集体祭祖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消失,但以家庭为单位的扫墓活动却延续下来。 (四)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天,大人喝雄黄酒,用雄黄缝成小袋,带在孩子们身上、头上,意为防蛇虫呆咬。也有在这天上山拔百种草,熬成膏,据说可治各种无名肿毒、恶疮。

端午节的主要节日活动是吃溜米软米粥和吃粽子。娄烦的溜米和粽子,是娄烦食品中的精品,主要以为是软米质量好。娄烦东南部特别是庙湾乡的软米,色泽金黄,又软又黏,香味浓郁。用娄烦软米做的糕、馒头、溜米、粽子,一直是省城太原的畅销食品。

娄烦端午节前后,正是各种植物幼苗生长旺盛时期,一些茎叶可入药的食物,这时药性也最好,所以端午的采集活动也十分广泛。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