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插画]发饰篇:绾住三千青丝,几多妍媚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古风插画]发饰篇:绾住三千青丝,几多妍媚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9d4f4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f

▲(左:战国时期;右:汉朝)

▲(左:元;右:宋)

▲清朝

▲后期工艺愈加精湛的梳篦

【簪钗类】簪就三千繁华

说到簪,这里不得不提及它的前身——“笄”(ji,读音同“基”),是古代女子用来固定发髻的一种工具。笄也是古代女子成年礼的一种代称,即女子15岁成年则要梳髻贯笄。若已许嫁,则宴宾客举行婚礼。若未婚嫁,则礼毕,再取下发笄,仍恢复原来的发型。

早期的笄,材料多为石、骨、竹等质地,样子比较原始粗糙,但也不失为一种质朴之美。商周时期,笄的头部开始呈现伞形、几何形、飞鸟走兽形、夔龙形等多种样式。

▲殷商时期骨笄:左:鱼形骨笄;中:竹节骨笄;右:夔龙纹骨笄

秦汉之后,笄才被称为“簪”,样式和工艺也更趋精美,相比之前骨头、石头一些的普通材质,人们开始越来越青睐金、玉、翠羽等制作而成的簪。历代发簪千变万化,比较常见的有球体或半球体、花顶形、如意形、耳挖性、飞禽走兽游鱼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