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卷答案与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2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卷答案与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9e58e22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6

OA与x轴的夹角θ=0 ④ (2)粒子P在

时刻开始运动,在

时间内,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个圆周,

到达D点,此时磁场方向反转;继而,在t=到t=T时间内,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半个圆周,到达B点,此时磁场方向再次反转;在t=T到t=到达A点,如图(b)所示,

时间内,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个圆周,

由几何关系可知,A点在y轴上,即OA与x轴的夹角 (3)若在任意时刻t=t0(

)粒子P开始运动,在t=t0到t=时间内,沿顺时针

方向做圆周运动到达C点,圆心O′位于x轴上,圆弧OC对应的圆心角为

此时磁场方向反转;继而,在t=到t=T时间内,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半个圆周,到达B点,此时磁场方向再次反转;在t=T到t=T+t0时间内,沿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到达A点,设圆O″,圆弧BA对应的圆心角为如图(c)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C、B均在O′O″连线上,且OA∥O′O″⑧ 若要OA与x轴成

角,则有

⑨,联立⑥⑨式可得

答:

(1)若t0=0,则直线OA与x轴的夹角是0 (2)若t0=,则直线OA与x轴的夹角是(3)为了使直线OA与x轴的夹角为

的范围内,t0应取

,在0<t0<

【点评】本题是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轨迹的分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一般都会牵涉轨迹分析,但很少会有这么多的轨迹分析,轨迹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用这个题来锻炼自己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分析能力. 六、选考题:请考生在三个选修中任选二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二选修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计算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选修3-3: 17.(4分)(2012?海南)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B.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C.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

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 【考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势能. 【专题】压轴题;内能及其变化专题.

【分析】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根据图象分析答题.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分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势能最小,此时分子间的距离为平衡距离;

A、r0是分子的平衡距离,r大于平衡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故A正确;

B、C、当r小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增加,故BC错误;

D、当r等于r0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故C错误; 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故D正确; 故选AE. 【点评】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清楚图象,即可正确解题. 18.(8分)(2012?海南)如图,一气缸水平固定在静止的小车上,一质量为m、面积为S的活塞将一定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平衡时活塞与气缸底相距L.现让小车以一较小的水平恒定加速度向右运动,稳定时发现活塞相对于气缸移动了距离d.已知大气压强为P0,不计气缸和活塞间的摩擦;且小车运动时,大气对活塞的压强仍可视为P0;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求小车加速度的大小.

【考点】封闭气体压强.

【专题】压轴题;气体的压强专题.

【分析】选择活塞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利用气体的状态参量来表示活塞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结合气体状态的变化,即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解答】解:设小车加速度大小为a,稳定是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1,活塞受到气缸内外气体的压力分别为:f1=P1S1f0=P0S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f0=ma

小车静止时,在平衡情况下,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0,由波意耳定律得:P1V1=P0V 式中V=SL,V1=S(L﹣d) 联立得:a=

答: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点评】该题考察了波意耳定律和你的第二定律及其相关知识,解答此类为题,要注意研究对象的选择,常常选择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进行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解答.

选修3-4: 19.(4分)(2012?海南)(模块3﹣4)某波源S发出一列简谐横波,波源S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点,它们到S的距离分别为45m和55m.测得A、B两点开始振动的时间间隔为1.0s.由此可知 ①波长λ= 20 m;

②当B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6cm时,A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6 cm.

【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专题】压轴题.

【分析】由振动图象图象读出周期,根据A、B两点开始振动的时间间隔为1.0s,可知AB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进而求出波长,AB两个点之间始终相差半个周期,当B点在正的最大位移处时,A在负的最大位移处.

【解答】解:①由振动图象可知,T=2s,A、B两点开始振动的时间间隔为1.0s,所以AB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所以λ=2×(55﹣45)m=20m

②AB两个点之间始终相差半个周期,所以当B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6cm时,A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6cm 故答案为:20,﹣6.

【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能根据振动图象图象读出周期,进而判断AB两点的位置关系,从而求波长,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0.(8分)(2012?海南)一玻璃三棱镜,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θ为锐角,折射率为.现在横截面内有一光线从其左侧面上半部射入棱镜.不考虑棱镜内部的反射.若保持入射线在过入射点的法线的下方一侧(如图),且要求入射角为任何值的光线都会从棱镜的右侧面射出,则顶角θ可在什么范围内取值?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专题】压轴题;光的折射专题.

【分析】作出光路图,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结合光在另一侧面上折射时不能发生全反射,通过几何关系求出顶角的范围.

【解答】解:设入射光线经玻璃折射时,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射至棱镜右侧面的入射角为α,根据折射定律得, sini=nsinr ① 由几何关系得, θ=α+r ②

当i=0时,由①知r=0,α有最大值αm.由②知, θ=αm.③

同时αm应小于玻璃对空气全反射的临界角.即

由①②③④式及题设条件可知 0<θ<45°.

答:顶角θ可在0<θ<45°范围内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