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7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保密教育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河北省2017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保密教育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a05b82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6

密措施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

A:新颖性 B:专有性 C:创造性 D:实用性 71.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 )携带出境。

A:按需要 B:审查后 C:不得 D:可以 72. 突出重点是保密检查的原则之一.关于突出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把服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作为重点 B:把关系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战略性、全局性核心国家秘密作为重点 C:把所有机关单位和涉密人员作为重点 D:把发生重大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以及工作中容易 发生泄密的薄弱环节作为重点 73. 下列不属于违反保密法律应承担的责任的是( )。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党纪处分 74. 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 )。

A: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 B: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 C: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D:保密法及有关规定 75. 国家秘密标志由国家秘密的标识、密级、( )三部分组成。

A:单位名称 B:电话 C:保密期限 D:联系人

76. 保密期限按照绝密级事项( ) 年、机密级事项( ) 年、秘密级事项( ) 年执行。 A:30 20 10 B:25 15 5 C:20 15 10 D:50 40 30 77. 工作秘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产生的.( )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事项。

A:属于 B:不属于 C:部分属于 D:多数属于 78. 商业秘密可以分为技术信息和( )信息。

A:保密 B:价值 C:投资 D:经营 79. 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

A:考试 B:审查 C:学习 D:培训 80. 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 )。

A:1~2年 B:2~3年 C:3~5年 D:5~8年 81. 携带绝密级国家秘密外出办事时.必须( )人以上同行.不得使国家秘密载体离开本人。 A:2 B:3 C:4 D:5

82. 绝密级载体在市区内投递.应派( )进行或者交由机要交通部门投递。 A:双人 B:专车 C:专车单人 D:专车双人 83. 发往市区外的涉密载体.要通过机要交通或( )投递。

A:快递 B:机要通信部门 C:邮政 D:专车

84. “黑客”通过寻找并利用网络系统的脆弱性和软件的漏洞.窃取( ).或者绕过计算机安全控制机制.非法进入计算机网络或数据库系统.窃取信息。 A:计算机口令 B:身份标识码 C:计算机口令、身份标识码 D:信息

85. ( )是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涉密计算机通过口令验证用户身份.区分和控制访问。

A:口令 B:软件 C:硬件 D:网络管理员

86. 计算机电磁泄露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辐射方式向空中发射电磁辐射信号;二是通过( ).如经过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向外泄露。

A:软件 B:硬件 C:人的因素 D:传导方式 87.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实行“( )”的原则.做到严格管理、责任到人、严密防范、确保安全。

. .

A:首长负责制 B:谁主管、谁负责 C:岗位负责制 D:一岗双责

88. 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对外提供国家科技秘密的.应当在( )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A:3 B:5 C:10 D:15 89. 处理秘密级信息的口令长度不少于( )位。 A:8 B:6 C:4 D:3 90. 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隐患不包括( )方面。

A:数据清除 B:非法侵入 C:使用保管 D:病毒传播和木马摆渡

91. 在更换手机或需要删除相关信息时.可以选用具备( )功能的手机软件。 A:数据粉碎 B:数据加密 C:视频 D:加密 92. 公文传阅要由( )负责到底.其他人员均不得代行其职。

A:专人 B:主要领导 C:送阅部门 D:主管领导 93. 不得在涉密公务活动中开启和使用手机( )功能。

A:飞行模式 B:位置服务 C:下载 D:加密

94. ( )的保密检查是指保密检查工作的组织者要求被检查对象就某一时期的保密工作情况或某一具体事项所涉及的保密问题。

A:突击性 B:预知性 C:书面形式 95. 实施保密奖励的主体是国家.体现了保密工作是( )责任。 A:国家 B:地方 C:单位

96.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处(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A:5 B:4 C:3 97.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是指以( )、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 A:窃取 B:抢夺 C:抢夺 98. 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的犯罪主体是( )。

A:公务员 B:军人 C: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99.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百万元以上的.可定性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的特大案件。

A:一 B:二 C:三 D:四

100. ( )与党纪处分一样.都是组织行为.有着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 A:组织处理 B:行政处罚 C:司法审判

101. ( )是司法机关对违反国家法律的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和判处刑罚。 A:司法处理 B:组织处理 C:行政处罚

102. 对于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人员违反《保密法》规定的.应按照( )规定进行处理。 A:《保密法》 B:《公务员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03. ( )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A:绝密 B:机密 C:秘密

104. 秘密级国家秘密是( )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A:最重要 B:重要 C:一般 105.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 )不超过二十年。 A:绝密级 B:机密级 C:秘密级 106.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 )。

. .

A:自行解密 B:报告申请解密 C:延迟一段时间解密 107. ( )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108. (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关键保密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 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109. 定密授权应当以( )形式做出。

A:书面 B:口头 C:书面、口头都可以

110. 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 )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做出书面记录。

A:绝密级 B:机密级 C:秘密级

111. 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 )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A:24小时 B:48小时 C:72小时

112. 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泄密报告的.应当在( )内逐级报至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A:24小时 B:48小时 C:72小时

113.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鉴定申请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内出具鉴定结论。 A:15日 B:30日 C:7日

114. 不能按期出具鉴定结论的.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日。 A:15日 B:30日 C:7日 115. ( )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

A:国务院办公厅 B: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C:国务院

116. ( )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 )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A:县级以上 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省级以上 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这是我国( )所规定的。 A:《刑法》 B:《保密法》 C:《宪法》 118. 以下不应属于保密主体范围的是( )。

A: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 B:全体员工 C:知悉商业秘密的员工 119. 企事业单位应与( )签订保密协议。

A:接触、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 B:全体员工 C:普通员工 120. 保密协议中约定的争议解决机构可以是( )。

A:仲裁机构和法院 B:A地和B地的仲裁机构 C:A地和B地的法院 D:A地的法院

121. 以下行为不存在泄密危险的是( )。

A:将涉密文件、涉密资料随意放在办公桌上 B:出差时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 C:涉密U盘专盘专用 D:涉密笔记本电脑违规连接互联网 122. 关于新时期的保密工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会造成无密可保 B:改革开放就是一切公开 C:一般工作人员也有密可保

123. ( )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象征.是国家利益的最高目标。 A:政治 B:国防 C:经济

. .

124. 以下不属于保密行政法规的是( )。 A:国务院颁布的保密细则 B: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保密实施细则 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有关国家秘密保护的内容 D:政府出版条例中有关国家秘密保护的内容

125. ( )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国家主权、领土疆界、民族尊严、意识形态、价值文化、国家制度、权力体制等方面免受各种干扰、侵袭、威胁和危害的状态。

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 C:商业安全 D:个人安全 126. 以下不属于地方性保密法规的是( )。

A: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保密规定 B:国务院颁布的保密条例 C: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保密实施细则

127. 在保密工作中.下列不属于麻痹大意行为的是( )。

A:公共场所谈论内情 B:大众传媒发表文章严格按规定报审 C:社会交往丧失警惕

128. 从我国保密立法的起源考察.最早的保密法规和保密制度始见于公元前10 世纪左右的( )。

A:东周 B:西周 C:商朝 129. 关于保密协议中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错误的是( )。

A:可明确约定如何使用商业秘密 B:可明确规定涉及商业秘密的职务成果的归属 C:可以直接设定违约金 D:可明确约定涉密文件的保存与销毁方式 130. 以下关于保密规章.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我国保密法律体系的主干 B:一般具有行业和地域特点 C: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D:可以包括法律授权部门对保密法律规定的解释 131. 涉密计算机安装从互联网下载或来历不明的软件.存在的泄密隐患主要是( )。

A:死机 B:蓝屏 C:盗版危害 D:被植入“木马”窃密程序

132. 党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是( )。

A:国家保密局 B:国家安全部 C:中央保密委员会 D:国家安全委员会

133. 保密法第48条是对12项严重违规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这一规定表明( ).应依法追究责任。 A: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只要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之一的 B: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任何一项.且产生泄密实际后果的 C: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发生两项以上严重违规行为的 D:产生泄密实际后果的违规行为 134. 我国最早的保密立法始于( )。

A:夏朝 B:西周 C:东汉 D:唐朝 135. 保密经典故事“口不言温室之树”的主人公是( )。

A:窦申 B:孔光 C:唐太宗 D:诸葛亮 136. 在中国古代.对外国人(“化外人”)做间谍打探消息的.会被处于( )。 A:训诫 B:徒狱 C:流放 D:死刑

137. 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 )国家秘密。 A: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B:机密级、秘密级 C:秘密级 D:秘密级以下

138. 对工作秘密加以保护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是( )。

A:保密法 B:信息公开条例 C:公务员法 D:工作秘密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