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的选题与采访-艺考生必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电视纪录片的选题与采访-艺考生必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a1605a50029bd64783e2cce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

?关于新闻采访的定义,有几十种之多,我们这里仅举两例:

?1.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带有特殊性的调查研究活动。 ?2.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与挖掘新闻事实或新闻的调查研究活动。

?上述定义都包括五个要素: ?1.主体:新闻记者。 ?2.客体:客观事物。 ?3.目的:新闻报道。

?4.方法:特殊的调查研究。 ?5、成果:获得新闻素材

?二、电视采访的定义

? 电视采访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利用电视艺术手段为电视报道而进行的素材采集活动。 ? 纪录片的采访属于电视采访的一种。

?上述定义,除包含新闻采访的五个要素外,还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拍摄:记者用摄像机摄取声画一体的现场形象。

?2.记者出镜:记者要在镜头前采访,包括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过程。 ?3.画外采访:记者进行文字、背景、资料等非形象素材的采集。

?三、采访的共性层面

?尽管电视采访与其他媒体的采访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但它们之间都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

主要包括:

?1.采访的使命——纪录今天的历史

?采访的范围广泛,以整个人类社会的舞台行使记者的使命,并将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今天

的新闻报道,包括纪录片,就是明天的历史,所以记者所记录的将是未来历史的见证。

?2.采访视野——瞭望整个人类社会

?电视报道的作用,首先以记者瞭望整个人类社会为前提,正如美国报人普利策所言:“倘若一

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他不计自身荣辱和老板的喜怒盈亏,而是为信任他的人民服务。”

?3.采访认识路线——主体认识客体

?记者采访是认知客观事物的活动,不是借助客观表达主观意向的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应以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依据,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认知活动,因而是积极的。 ?4.采访目的——传播、交流信息、沟通社会

?记者收集素材是为传播的需要,而新闻的产生则基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与沟通。当今时代,信息交流的渠道很多,但记者采访所进行的交流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能引起社会的普通关注。

?5.采访方式——访问、观察、体验、研究资料

?记者的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具体任务和要

求的自觉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与其他调研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社会连接方式不同,方法运用不同。

?(1)记者研究历史资料是为了武装头脑,或运用史料作背景。 ?(2)记者调查是为了探明事实真象,不能用破案手段。

?(3)记者采访注重捕捉现场场景,气氛细节,人的心理活动。

?(4)记者同人打交道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不具备行政命令或司法的强迫性。

?6.采访的突发性

? 报道的事件往往是突发的,记者必须随时赶到现场,才能获得真实的第一手材料,特

别是电视。记者工作没有8小时的常规。 ?7.采访的时效

? 记者采访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讲究时间效率,因此,采访的难度就是要在有限时间内挖掘到新鲜的、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和事实,也就是素材。 ?8.采访的任务。 ? 报道新闻.

?四、电视采访的个性特点

?1.从技术特性看,电视采访采用声画一体的电子采集手段。

?电子化采集手段是电视采访必备的“工具”,这是电视采访区别于其他传媒记者采访的首要区别。

?电子化技术采访手段发展轨迹: ?(1)借助电影摄影机;

?(2)ENG,前期拍摄,后期剪辑方式(70年代); ?(3)EFP,现场拍摄与现场制作方式;

?(4)SNG,“卫星新闻采集”。将ENG、EFP与卫星连接,做到三者同步工作(包括播出); ?(5)DNG,即数字ENG。

?2.从报道的信息形态来看,采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报道

?电视采用直观的画面报道,既是电视传播特点,又是电视采访特点。这要求记者采访时必须

能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有特点的画面。因此,记者必须强化屏幕意识。

?屏幕意识:是电视记者对电视特色的感觉、认知、思维体现过程的总和。

?3.从信息采集的方式看,是形象地纪录现实生活信息。

?屏幕上用特定背景作衬托的采访是电视采访的独有形式,也是同其他媒体采访形式的最大区

别之一。

?由于有特定现场背景,电视采访不仅能传递信息,而且能传达采访过程中的形象,让观众如

身临其境,感受现场,通过现场信息本身的直观性、多义性、透视性,给观众提供多方面的思考。

?4.从信息的综合程度看,电视采访对各种信息的综合程度高。

?综合表现因素,即指电视画面、声音、文字多种符号的结合。多种表现因素的综合,增强了

报道的感染力。

?5.特殊的工作方式

?协同工作与采摄分工是电视采访区别其他媒体采访特点的又一突出体现。

?协同工作指电视采访由多人组成,包括编导、记者、主持人、摄像、灯光等,它要求参与采

访的不同角色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体现一盘棋精神。

?采摄分工则要求在记者采访的同时,摄像同时要拍摄采访过程,和拍摄同期画面素材。

?五、电视采访的思维方法 ?1.具象思维

?具象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以表象、意象作为思维材料和工具。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细致

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后,选择并借助种种具体的感性材料,伴随着想象、联想,以具体形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从电视传播特点出发,记者在采访报道中,在选题→采访→构思→拍摄→编辑→声画合成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即使采访、讲话等用语言表达的部分,也同样要考虑到形象。这就要求记者要善于捕捉有思想内涵、有内容张力的形象画面,这种形象不是简单的再现、复制生活场景,而应是一种创作。

?关于想象与联想。

? 想象与联想是纪录片创作的常用手法,也是具象思维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想象是指人在反映客观事物时,不仅感知当时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 联想是指人看到某一客观事物时,由于某种感情或情绪的作用,由此事物想到另一与之相关的事物。

? 想象与联想密不可分,想象中有联想,联想中有想象。当想象力和记忆交织在一起时就会产生联想。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性。

?2.灵感思维

? 灵感思维是一种触发性思维,它主要发生在潜意识,是在外界某一事物刺激后突如其来产生的。

? 灵感是人们通过与客观事物接触而产生的某种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它常常使人产生创作的欲望。

? 灵感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思考。是在长期苦苦思索之后,突然获得的一种“顿悟”。在顿悟产生之时,人的思想闸门也就打开了,思索的问题有了答案,紊乱的头绪随着理顺。在这种状态下创作,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3.理性思维

? 即逻辑思维,是电视记者在采访中对调查研究获得的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综合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

?采访中的理性思维,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有所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采访效果。

? 理性思维的创造性在采访中的运用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系统思维

? 是一种把报道对象作为系统来考察,注意被报道事物的总体性、层次性的思考问题的

方式。它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观察事物。

? 重要的社会问题、现象、事态本身比较复杂,采访时必须运系统思维对整个事物进行

考察审视,否则会把复杂事物简单化,会导致报道的偏差和失误。

?(2)异向思维

? 异向思维是指面对事物时要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的分析、思考,

它与随众求同的思维方式截然相反。

?多元化社会,人们有多元的选择,不是非好即坏,非黑即白。因此,异向思维在采访驾驭节

目中可以给人以多种思考选择,丰富节目的思想内涵。

?(3)逆向思维

? 逆向思维是指对事物观察思考时,把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逆转过来,用相反的

方向观察事物,用对比、对立的方法分析问题。

? 记者应作“冷静的促进派”。当某一事物处于“热点”时,记者要“冷”下来观察;当人们

对某一事物纷纷赞扬时,记者应冷静地找出事物的不足,促进事物向更好的方面发展,这是新闻报道逆向思维的具体反映。

?(4)发散思维

? 发散思维是开放型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电视采访中,是指记者面对具体的报道题材,

接触到某一具体事物,思路打开、扩展,要从一个事物出发而扩散到多方面、多领域去思考。

? 横向、异向、反向等都是思维的扩散。

?(5)集中思维

? 集中思维,又称统摄思维、收敛思维,是指记者面对具体报道题材,在由点到面的扩

散思考的基础上,又由面到点地对材料进行集中归纳的思想梳理。也就是面对众多材料,记者必须有所选择,有所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闻价值作出正确的概括和新的发现。这种思维有两种不同的特点:

? ①异中观同:就是在诸种不同的信息中,发现事物共同的特点。 ? ②同中观异:要求在同类的事物中找出它的特点来。 第三节 观察——目击采访

? 观察就是用眼睛采访。

?一.观察的作用(例:辽阳人民广播电台《八点之后》)

? 观察的作用有四点:其一获得报道线索;其二引发记者的创作激情和动力;其三,获得第一手材料。其四,选择好的镜头画面。 ?1、观察获得报道线索

? 要善于观察社会的每一个变化,从复杂的事物中,发现新的东西,从而掌握报道线索。 ?要善于从众多线索中区别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报道题材。

?2、观察产生报道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