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军事理论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a28c0f0941ea76e58fa04dc

察技术(预警雷达、中近程对空侦察雷达、炮位侦察雷达、战场侦察雷达、海岸侦察雷达);传感器侦察技术及其他侦察技术。 第三节侦察监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43.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按空间地域及其运载工具的不同,可分为:(1)地面侦察:地面侦察是指陆地上进行的侦察,可分为便携式侦察、固定侦察和机动侦察,可执行战略、战役、战术侦察任务。(2)海上侦察:主要分为水面舰艇侦察、潜艇侦察、海军航空兵侦察和两栖侦察,可用于执行战略、战役、战术侦察任务。(3)航空侦察:航空侦察是指使用航空器在环绕地球的大气层内,对敌方活动、阵地等情况进行的侦察与监视。用于执行战略、战役、战术侦察任务。(4)航天侦察:可分为卫星侦察、宇宙飞船侦察、空间站侦察和航天飞机侦察。主要用于战略侦察,也可以进行战役、战术侦察。

44. 地面侦察常用的技术侦察装备包括:各种红外器材、声测器材、可见光照相机、望远镜、 瞄准镜、潜望镜、地面传感器、电话窃听器等。

第四节对抗侦察监视的技术措施 45.对抗侦察监视的技术措施:(1)伪装技术。伪装就是进行隐真示假,为欺骗或迷惑对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其原理就是减小目标与背景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波段的散射或辐射特性上的差别,以隐蔽真实目标或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特征;模拟或扩大目标与背景的这些差别,以构成假目标欺骗敌方。主要技术有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雾伪装、假目标伪装。(2)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主要有主动(有源)隐身技术和被动(无源)隐身技术。

第九章 精确制导武器

第一节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特点 46.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特点:(1)直接命中概率高;(2)具有自主制导能力;(3)作战效能好。

第二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技术

47.制导技术种类:(1)自主式制导;(2)寻的制导;(3)遥控制导;(4)复合制导。 48.制导技术是以微电子、电子计算机和光电转换技术为核心。 49.寻的制导分为主动寻的制导、半主动寻的制导和被动寻的制导。

第三节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种类 50.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种类:(1)导弹;(2)制导炸弹;(3)制导炮弹;(4)制导地雷;(5)制导鱼雷。

第四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51.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1)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2)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突防能力;(3)增加精确制导武器的射程;(4)实现人工智能化;(5)使精确制导武器系列化、通用化。

第十章 军事航天技术

第一节航天技术概述

52.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53.航天技术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三大部分组成。

5

第二节航天器的军事应用

54.军用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和测地卫星等。

55. 军用载人航天器由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组成。 第三节军事航天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56.军事航天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1)极大地增强了军事侦察能力和军事指挥控制能力;(2)有效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3)对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发挥关键作用;(4)促使战场进一步向空间延伸。

第十一章 电子对抗技术

第一节电子对抗概述

57.电子对抗: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已方电子设备(系统)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的统称。

58.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1) 为制定作战计划和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军事情报;(2) 瘫痪敌C3I系统,使敌丧失作战指挥能力;(3) 压制敌电子设备,掩护已方空中突防和支援地面攻击;(4) 为重要目标和高价值军事目标提供电子防护;(5)使己方电子设备充分发挥效能,保障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59.电子对抗内容:(1)电子侦察与反侦察;(2)电子干扰与反干扰;(3)电子摧毁与反摧毁。

60.电子对抗范围:(1)无线电通信对抗;(2)雷达对抗;(3)光电对抗;(4)水声对抗 第二节无线电通信对抗

61.无线电通信对抗,是敌对双方利用普通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及专门的通信对抗设备,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内进行的电磁斗争。 第三节雷达对抗

62.雷达对抗:就是交战双方为保障己方雷达有效地工作,并极力破坏对方雷达正常效能的发挥,而进行的雷达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

第四节光电对抗

63.光电对抗是作战双方以红外线、可见光、激光等光波波段的光电子设备进行的电磁斗争。 64.光电对抗包括光电对抗侦察、光电干扰和反光电对抗侦察与干扰。 65.光电干扰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

第十二章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

第一节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概述

66.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综合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设备,实现军事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保障对军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67.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目的是提高军队指挥和管理效能,从整体上增强军队战斗力。 第二节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68.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构成: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用电子计算机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侦察、监视各分系统紧密联在一起的综合系统。从技术角度来讲,系统由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显示、决策监控和执行等6个分系统构成。 第三节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69.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1)迅速收集和处理情报;(2)自动查找和提取情报;

6

(3)辅助参谋人员拟制军事文书;(4)实时观察战场情况;(5)对武器进行自动控制;(6)提高后勤指挥效率。

第四节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对作战的影响 70.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对作战的影响:(1)对作战指挥的影响:指挥机关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指挥工作方式发生变革,指挥决策更加科学化,使战场调控更趋完善。(2)对军队机动的影响:军队机动是进行战争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军队CI系统的应用,为军队机动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3)对武器效能的影响:武器控制自动化是军队CI系统的一个主要内容。现代武器系统,从观察搜索目标到确定攻击方案、实施攻击,均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完成,不仅反应速度快,而且杀伤效果好,精度高。(4)对作战保障的影响:军队C3I系统的应用对作战保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保障和后勤保障两个方面。

3

3

第十三章 战略环境概述

第一节战略

71.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72.战略的构成要素:就是构成战略的基本成分。包含:(1)战略目的;(2)战略方针;(3)战略力量;(4)战略措施。 73.战略的基本特性:(1)全局性。要照顾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特点。(2)对抗性。军事斗争,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行为。(3)谋略性。战略是基于客观情况而提出的克敌制胜的斗争策略。(4)预见性。科学预测未来战争可能爆发的时机、样式、方向、规模、进程和结局,揭示未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

74. 战略可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战略按使用武器的类型分类,可分为常 规战争战略 、核战争战略,按历史时期分类,可分为古代战略、近代战略、现代战略 75. 战略的预见性强调要科学预测未来战争可能爆发的时机、样式、方向、规模、进程和结 局,揭示未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战略的谋略性是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而提出的克敌制胜的 斗争策略。战略的对抗性强调,军事斗争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行为,是对象性活动。 战略的全局性强调要照顾战争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特点。 76. 战略方针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战略目的是战略行动所要 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国家一定时期内总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军事上的反映,它既是制定战 略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战略的归宿点。 第二节战略环境

77.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方面综合形成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战略态势,特别是战争与和平的总态势。

78.战略环境是动态的,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第三节战略环境和战略

79.战略环境与战略的辨证关系:(1)战略环境与战略,是客观实际与主观指导的关系;(2)正确认识和分析战略环境,是正确制定战略的先决条件;(3)战略对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

第十四章 国际战略格局

第一节国际战略格局概述

7

80.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1)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2)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并以经济格局为基础;(3)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4)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

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与规律性特点

81.国际战略格局演变规律特点:(1)从根本上说,是决定这种格局的国际战略力量及其相互关系的重大改变;(2)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其过程反映了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

82.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形式的特点:(1)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2)冷战时期的安全结构已经解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加紧协调,试图形成一个以它们为主的安全结构;(3)经济因素在国际事物中的作用在上升,但军事手段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仍然为各国所重视;(4)随着世界大战危险的进一步下降,地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对国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相应突出。(5)发达国家向世界一些重要地区大量倾销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有可能对这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四节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83.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1)“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2)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3)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愈显突出。

第十五章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第一节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84. 我国领土总面积为1260万平方公里(陆地960万平方公里+海洋300万平方公里)。 85. 领土的概念是指国家主权所及的全部疆域。包括国家的领陆、领空、领水、领陆与领水

的底土 86. 我国与周边14个国家有着陆地边界的接壤。 第二节判断安全环境面临威胁的理论分析

87. 威胁的类型:就时间方面讲,有现实的威胁与潜在的威胁之分;就强度方面讲,有全面

威胁与局部威胁之分;就重点方面讲,有主要威胁与次要威胁之分;就武器方面讲,有核武器威胁与常规武器威胁之分;就手段方面讲,有军事威胁与综合威胁之分。 88. 现实威胁与潜在威胁:现实威胁,是现实国际关系中业已存在的威胁。潜在威胁,是在

现实中还没构成,而未来有可能构成的威胁。 89. 主要威胁与次要威胁:主要威胁,是若干现实威胁中的重点威胁,当一个国家同时面临

多个国家的不同威胁时,就要分析哪一个国家的威胁是主要的威胁,从而将国防的重点

针对主要威胁。但当全面威胁从现实中清除时,这种主要威胁也随之消失,而另一种主要威胁将取而代之。次要威胁,是若干现实威胁中的非重点威胁。局部威胁与全面威胁对比,通常是属于次要威胁,但次要威胁有时也可能会上升为主要威胁。

第三节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90. 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1)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2)海洋权力存在复杂纠纷;

(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4)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第十六章 信息化战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