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遗传学实验: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a40e20476c66137ee0619bb

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B1组 实验日期:2013.04.02

1. 引言

1.遗传学试验中通常用置物袋小孢子母细胞或动物精母细胞为实验材料观察件事分裂过程。大包子母细胞数量少,制片不易;动物的卵母细胞不仅数量少,而且进行减数分裂是会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停留很长时间直到性成熟,另外卵黄等物质也影响制片质量。所以本实验以蝗虫做实验材料制备标本,观察染色体的行为。

2.通过实验了解高等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学习并掌握制备蝗虫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方法

2. 实验材料

2.1. 试验材料

显微镜1台,眼科镊1只; 解剖针若干

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 蝗虫标本

[1]

染液:改良苯酚品红。 2.2. 试验方法 2.2.1. 蝗虫 2.2.1.1. 取材

从标本缸取出若干只蝗虫,选出其中的雄虫。用剪刀剪去双翅,再由腹部的背面剖开,其中橘黄色的团块即是一对精巢。 2.2.1.2. 固定

将剔去脂肪的精巢投入卡诺固定液中,室温下固定半小时,至精巢发白。转入70%乙醇,存入4摄氏度冰箱中备用。 2.2.1.3. 制片及镜检

取2-3个精巢小管于载玻片上,加入1-2滴改良苯酚品红, 染色时间一般为6-10min。压片,镜检。

3. 结果

3.1. 实验结果

细线期 偶线期 粗线期

双线期 终变期 中期I(极面观)

中期I(侧面观) 间期II(靠近前期II) 中期II

后期II? 终变期 精细胞 精子

3.2. 讨论

3.2.1.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形态的特点

前期I:细线期,染色质凝缩成可见的 细线,蝗虫装片中深染色块是X染色体;偶线期,同源染色体沿着纵长方向紧密配对;粗线期,联会复合体基本完成,较之前偶线期染色体变粗短;双线期,联会复合体降解,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染色体出席那或大或小的交叉;终变期,染色体之间排斥最大,染色体之间的“开口”也张到最大。

中期I:该时期的染色体颗粒浓缩的最厉害,相对于II染色体的“分量”更大;另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平面图形,要求我们能够想象出染色体排列的立体结构。

后期I: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由于着丝点位置的不同染色体呈现“V”“J”“I”型。

中期II:每条染色体仍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在距离着丝点较远的地方,一些链接松开。

后期II: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单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3.2.2. 在本次试验照片中,并未发现符合后期I的染色体照片。

3.2.3. 实验操作要点盖盖玻片时,注意左手按住,不让其滑动,否则容易造成不同细胞染

色体混合。敲击盖玻片时力度适当,过大敲坏玻片;过小起不到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