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例和思考 戴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例和思考 戴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a6c9717b7360b4c2e3f64a4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填写作者姓名)(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1880年,在大学期间开始写作,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著有《变色龙》《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背景介绍

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工人运动逐渐展开。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小说知识回顾

(1) 根据注解②可知,这篇小说的结构方式同《天方夜谭》和《丹柯》为( )。(大故事套小故事)

( 2 ) 小说的叙述角度分为哪两类?本文的叙述角度为( )。(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

(3 ) 小说人物根据性格的复杂简单可分为哪两类,分别举例说明。《装在套

5

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属于哪一类?(扁平人物和圆型人物,扁平人物)

(4 ) 情节的运行方式:基本模式为(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中常常有情节的摇摆)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问题导入:鉴赏小说从何处入手?( 学生答:典型情节、人物、环境 ) 二 信息筛选

1 请根据情节发展概括典型情节。

(独立思考,考察概括能力。别里科夫和华连卡准备结婚、漫画门、骑车门、争吵门、摔交门及别里科夫之死) 2 本文的情节运行方式为( )

(根据上题概括学生讨论,引起两生争论,一学生说别里科夫要结婚的情绪从

最高点递降,另一学生说别里科夫与华连卡姐弟的矛盾冲突逐渐升级。 结论:情节的运行方式为层层递进) 三 合作探究

1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

(自读小说1-5段,分析概括别里科夫的形象,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表情的描写,同桌交流)

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为( ) (设计目的:练笔,人物性格特点的规范全面表述。)

(讨论概括为:别里科夫是一个唯沙俄专制统治的法令是从的可怜可恨又可悲的小人物,他保守胆怯、谨小慎微、惧怕一切变革)

6

(此处有两次讨论和深入探究:学生对人物的形象分析由别里科夫延申到对华连卡和柯瓦连科的形象分析。

第一次:骑车门后,别里科夫要到华连卡家劝说姐弟俩,假如当时只有华连卡在家,情况会怎样?如果此时华连卡已经嫁给了别里科夫,情况又会怎样? 学生讨论结论为,别里科夫会极尽所能用自己的陈腐思想套住华连卡,而追求并享受自由的华连卡会极尽所能挣脱别里科夫的套子,这样故事情节会简化,但柯瓦连科的形象意义就没有代表性了,嘲讽的效果不够强烈。

我趁热打铁激起了第二次讨论:柯瓦连科姐弟的反抗能让辖制我们十五年之久的别里科夫一命呜呼,说明了什么?我们又是什么样的人,以至于在他们姐弟俩到来之前,别里科夫可以以他的唉声叹气辖制我们十五年?

学生讨论结论为,他们的反抗看似势单力薄,但却摧毁了看似强大的统治力量,说明只要有反抗就有动摇甚至摧毁外强中干的腐朽统治的可能。我们却正是那不幸不争的一味承受而不知所措的迷惘者。这样的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2 从别里科夫的哪些话语中可以窥探出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特点 。 (学生细读作品,可以找出如:

①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 ②作为一个年长的同事,我认为有责任向您提出忠告。您骑自行车,可是这种玩闹对身为青年的师表来说,是有伤大雅的!

③您还年轻,前程远大,所以您的举止行为要非常非常小心谨慎,可是您太随便了,哎呀,太随便了!您经常穿着绣花衬衫出门,上街时老拿着什么书,现在

7

还骑自行车。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事会传到校长那里,再传到督学那里……那会有什么好结果?

④)他说着从前室走到楼梯口,只是我得警告您:我们刚才的谈话也许有人听见了,为了避免别人歪曲谈话的内容,惹出什么事端,我必须把这次谈话内容的要点向校长报告。我有责任这样做。 ……

从以上语句我们不难看到别里科夫生活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禁锢青年的思想,到处都有耳目,告密者也随时会被告密……再结合学案中介绍的背景,别里科夫的人物性格形象特点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典型形象就是这样在典型环境中被塑造出来的!)

(有学生提出,在别里科夫的话语外也有社会环境的交代,如晚上九点后学生不能上街等。学生的发现有力地补充了我们对作品中典型环境的认识!) (讨论分析到这里,作品的主题已经呼之欲出了,学生们几乎都能说出对别里科夫的嘲讽和批判,对沙俄专治的不满;揭露奴性心理,批判奴性心理对人的戕害等等。但这样的结论似乎还停在较浅的层面,华连卡姐弟的人物意义何在?只要每一个别里科夫身边有一个像柯瓦连科这样的敢于与之对抗的人,世界就会被改变!

这也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塑造的形象也应该是相互对立并互相补充的。)

此时,本人在黑板上写下了故事中的听故事的医生伊凡·伊凡内奇的话语:不,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并请学生们置换身份,用伊凡的语气齐读这句话,从同学们铿锵是诵读中我听出了他们对这部作品的主题心领神会后反抗的坚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