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aa7bde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11

宜培养基中,在细菌增长的开始阶段,由于条件适宜,细菌增殖可看作J型增长。

b. 自然环境中,当一个种群刚刚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如外来物种入侵,由于条件适宜,没有天敌,该种群增长可看作J型增长, 二、S型

(1)曲线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 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上升,各个体间因为食物、空间引起的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率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 (2)K值理解:

1K:表示环境最大容量;可以认为是种群○

中生物数量的最大值,此时

种群不再扩大,种群不会增长。

K2此时曲线斜率最大,种群增长率最大,○2:

曲线:

9

种群数量恢复到K值所需时间最短。 3小于○

K值。

(3)种群增长率变化 :

?最大 0????(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

逐渐下降??0 长率大到最大值)????????种群密度增长,种内斗争加剧

逐渐增加K/2:种群密度过低,很容易因为

无法交配而种群灭绝,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

种群增长率 0 (K/2) (K) 时间

(4)应用:

1在实际环境中,种群增长一般都呈“S”○

型曲线,但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一定时期内可看作“J”型曲线。

2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

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如渔业捕捞,应在种群数量大于

10

K/2时开始捕捞,并且应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点。这样做既可获得较大捕捞量,又可保持这种群数量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的再生。

3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订的依据:影响种群○

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外界条例、性别比例、年龄组成,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只有控制出生率才能影响人类的种群密度。所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允许生育一个孩子,即降低人口出生率。

【经典例题】

例1:(2007全国理综)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解析:种群在自然界中的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中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故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密度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当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激烈,种群增长率会下降。在种群迁移到新

11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环境初期,由于环境条件优越,种群增长速度逐步加快,K时达到最大,然后又逐步降低,达到2K时为0。

答案:D

例2:下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下图,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12

种群数量 种群增长速度 t0种群数量t1t2种群数量时间 t0t1t2时间 t0种群数量t1t2时间 A B t0t1t2时间 t0t1t2时间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