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2016年《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八年级)》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考2016年《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八年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17037f284ac850ac0242ab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参考答案】

1. ①等到 ②说,谈论 ③代词,代?穿井得人?这件事 ④从井里打水

2. ①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②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3.以讹传讹的现象。言之成理即可。

4.听到传闻,要动脑筋思考,想想是否合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以讹传讹。

秦巨伯

赵琅琊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①,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②也。伯著火③炙之,腹背俱焦坼。出诸庭中,夜皆亡去。伯恨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惊惋:惊讶、害怕。②此处两人指前面所言的鬼魅。③著火:点火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置伯去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B.伯意悟 \\ 目似瞑,意暇甚《狼》 ..

C.乃是两人也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D.怀刃以去 \\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为子孙,宁可有此。

【译】

②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

【译】 3.“伯竟刺杀之”中的“之”指谁?秦巨伯为什么要杀他? 【答】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1

【答】

【参考答案】 1.D

2.①当孙子的,哪会有这种事呢。(关键词:为、宁) ②秦巨伯点火烤他们,肚子和脊背都被烤焦并且裂开了。(关键词:炙、坼) 3.两个孙子。秦巨伯以为又是鬼魅装扮的。

4.在事物相似、真假难辨的时候,应该慎重思考,仔细分辨,不能被假象所蒙蔽,否则有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晏子使吴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摈者曰:?客见侧称‘天子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注释】(1)行人:官名,主管礼仪。(2)摈,同?傧?。3) 天子:指当时天下的共主,齐,吴均属于诸侯,名义上还奉朝东周天子为天下的共主,此处指吴王欲以天下共主自居。(4) 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吴王谓行人曰 ( ) ②辩于辞( ) ..③所以不敏而迷惑?( ) ④见之以诸侯之礼(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

【译】 ②敢问吴王恶乎存?

【译】 3.《晏子使楚》中,楚王自以为是,自作聪明,想借故侮辱晏子,在这篇文章中,吴王是不是也和楚王一样,想羞辱晏子呢?你从文章哪里可以读出?

【答】 4. 在文章中反复提到晏子“蹴然”有何用意?与《晏子使楚》中晏子对楚王的态度有何区别?

【答】

【参考答案】

22

1. ①对... 说 ②在 ③表.....的原因 ④的 2.①我听说晏婴是北方能言善辩并且熟悉礼节的人 ②我斗胆地请问,吴王在哪儿呢?

3.吴王不同于楚王,只是有意加以试探,这从吴王对行人的话中可以看出 4.晏子出使吴国三次?蹴然?,是因为吴王想要以天子的身份接待使者,强调了三次是因为突出晏子对吴王这样的行为的巧妙委婉的,回击,而在《晏子使楚》中,晏子对楚王则是用类比的方法来直接有力的讽刺楚王的。

朱詹

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颜氏家训》勉学篇) 【注释】 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抱犬而卧( ) ②呼之不至( ) ..③犹不废业( ) ④卒成学士(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时吞纸以实腹。

【译】 ②犬亦饥虚,起行盗食。

【译】 3.文中提到朱詹“家贫”,请从文中找到具体表现他“家贫”的语句。

【答】 4.本文为何要反复渲染朱詹“家贫”呢?

【答】

【参考答案】

1.①睡,卧 ②到,来 ③还 ④终于

2.①就经常吞食废纸弃饥。 ②狗也十分饥饿,就跑到外面去偷东西吃。 3.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4.突出朱詹求学的艰辛,衬托出朱詹的勤奋。

孔文举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①

23

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②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③踧踖。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踖:不安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诣门者( ) ②既通( ) ..

③莫不奇之( ) ④人以其语语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译】 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译】 3.文举说陈韪“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句话有何妙处?

【答】 4.从文中可以看出孔文举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答】

【参考答案】

1.①到(尊长那里) ②已经 ③以…为奇(对……感到奇特) ④告诉

2.①这就是我和你几代交好(的原因)。 ②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好(聪明)。

3.孔文举运用了?必当?这个词语,强调了陈韪小时候一定聪明非凡,以此?话中有话?地隐含了结论:?所以你现在变得这样蠢笨?,来达到反诘对方,给对方以难堪的目的。他懂得用两个先君的关系,反诘陈韪。 4. 机智聪明、对答如流、出言不凡等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 ②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③)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 ④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