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宜宾市名校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宜宾市名校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1c29d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 而又粗犷。

(2)那是雨,是使人_______、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3)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 啊! A.热烈 静谧 沉思 B.激烈 静谧 思索 C.热烈 安静 沉思 D.激烈 安静 思索

2.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 B.淫慢∕则∕不能励精 C.遂∕成枯∕落 D.夫学∕须静也

3.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______)

A.庇护(pì) 爱慕(mù) B.俯视(fǔ) 乏味(fàn) C.惭愧(cán) 妒忌(dù) D.囱(cōng) 矗立(chù)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刘义庆﹣﹣汉朝 B.《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当代 C.《金色花》﹣﹣泰戈尔﹣﹣印度 D.《繁星》﹣﹣冰心﹣﹣现当代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将“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

B.通过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使我领略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删去“使”)

C.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删去“不”)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许多提出了宝贵意见。(将“建立”和“完善”互换)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题文)根据积累默写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 (2)______?归雁洛阳边。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 (4)夕阳西下,______。 三、诗歌鉴赏

7.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 是:\,与\天涯\相呼应的是:\,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全

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四、综合性学习

8.近几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下表是某市在今年5月底就“初中生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的情况(达标要求:年阅读量80万字)所做的调查抽样统计(两类学校每个年级各抽样500人),读图后回答: 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农村中学(万字) 36.4 30.3 25.8 城镇中学(万字) 72.9 60.6 51.7 (1)阅读这一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会:约定。③罢:取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文侯与虞人期猎 君与家君期日中 ..B.是日与群臣饮酒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C.今日饮酒乐 公大笑乐 ..D.命驾将适野 适得其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与虞人期猎 与人期行 ..B.乐,而天雨 相委而去 ..C.公将焉之 下车引之 ..

D.是日与群臣饮酒 魏于是乎始强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2)乃往,身自罢之。

4)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10.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3)悲守穷庐________ .(4)又相天子________ .

2)解释下列加点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吾于天下亦不轻矣________ .(2)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________ .(3)夫君子之行________ .(4)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六、现代文阅读 11.课内文段阅读

白求恩同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的精神。

1)作者把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概括为两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三种称呼,正确下面解说不妥的一项是( )

A.从共产党员角度称白求恩为“同志”。

B.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角度称“白求恩医生”。 C.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直称“白求恩”。 D.换用不同的称呼,表明白求恩多种身份。

3)“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的“精神”是指( ) A.国际主义精神 B.共产主义精神

C.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4)与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构成鲜明对比的内容是哪一句? 5)本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4)请模仿其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七、作文

13.(2017年中考江苏南京卷)2047年6月17日,30年后的今天,同学们相约回初中母校聚会,要求每人发言。请您发挥想象,以“无情岁月有味诗”为题,写一篇发言稿。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地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A 5.D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山岛竦峙(2)乡书何处达(3)随君直到夜郎西(4)断肠人在天涯 三、诗歌鉴赏

7.1)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2)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4)A 5)D

6)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次北固山下〉〉 【唐】 王 湾 四、综合性学习

8.(1) 农村中学比城镇中学的阅读经典的量少,年级越高,阅读量越少。

2建议国家加大力度投资农村中学,解决农村中学阅读难的问题,。建议农村中学各班建立经典阅读图书角

五、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