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23dc7014791711cc791792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1.2009年6月11日,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主任介绍了未来几十年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三大发展战略目标。确定未来目标表明 (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发展理念是“发展=经济增长”。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明白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地避免粗放性、浪费性、污染性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了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正确认识对事物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实践作结论”。这是强调 ( )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5 如果有了正确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没有意义的。这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6.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误在否认了 ( )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7.对实践具有能动性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实践主体、对象、手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C、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D、实践活动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8.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9.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10.李时珍读了《 本草经集注》后,问他父亲巴豆是否就是一种泻药。父亲让他亲自试试。试验结果的确能泻,如果大剂量服用,可以导致严重腹泻。但是,如果服用巴豆适量,反而能治

好慢性腹泻。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加上自我牺牲精神,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实践出真知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 11、 唐代画家戴嵩曹作《 斗牛图》 ,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 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了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2、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1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D.天时人事日相倦,冬至阳生春又来 14.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不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A.对事情要有耳闻 B.对事情要亲眼见之 C.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要亲身实践 15、“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6、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菊。苏东坡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满地金”。并以“秋菊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对同一现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7、“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 .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18.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 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⑥ 19.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点,这是因为( )

A.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 B.实践是带有强烈目的性、意识性的活动 C.实践具有无可辩驳的真理性 D.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

20.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21.“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22.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本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这是我国连续第6年把这一目标定在8%左右。这表明( )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23.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区别是( )

A.人的认识活动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而实践活动不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 B.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都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 C.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有着共同的对象

D.人的认识活动并不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而实践活动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 24.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以无人探测为主,分以下三个实施阶段。“绕”:2004年至2007年(一期),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落”:2013年前后(二期),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回”:2020年前(三期),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这表明( )

A.实践活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D.实践是一种能动性、创造性的活动

2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A.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C.信息技术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6.人们种田先有打算和筹划,造房起楼先有设计图,吃药治病先有处方,国家建设则先有中长期规划和长期目标规划。这表明( )

A.实践活动是以认识活动为起点的,认识活动是实践自身结构的一部分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先有认识后有实践,人的认识能力是人区别于万物的本质特征 D.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活动与自然本身密不可分

27.北宋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的哲学寓意是( ) A.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 B.客观事物的变化必然导致认识的变化

C.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 D.一切真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蕴含的哲理是(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30.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句话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了认识去实践

31.鲁迅先生说过:“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应当极其感谢。”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表明了以下哲学道理( ) ①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只有勇于实践的人才可能更好地认识事物,获得知识 ③认识不但在实践中产生,也要由实践来检验 ④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有献身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需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因为( ) A.亲身经历才能获得知识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D.直接经验更有价值

33.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都要附加上“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对此大学生持反对态度,认为“如果社会不提供机会,我们就永远没有工作经验。”大学生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A.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源于实践

B.看到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先有认识后有实践 C.承认认识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认识到了学习知识比参加实践更重要

34.人们为了更深地了解火星,以使不久后登陆火星变得更顺利,科学家必须对火星上的气候条件和气象状况作进一步了解。为此而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科研计划:即在2013年,在火星地面组建由16个气象站构成的网络系统,再使用1个轨道飞行器来接力传送在火星上测得的数据,并反馈至地球上的控制中心。人们探索火星希望确定火星是否曾经有过生命的存在。这表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35.(2010·江苏卷)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