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现代教育学 - 试题库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师资格考试现代教育学 - 试题库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245706daef5ef7bb0d3c69

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C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B )。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D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C )。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C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A )。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

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C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

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B)。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

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D )。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共存的类主体 C.交互主体性 D.主体论 二、多选题

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AD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指令性 D.社会本位 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BCD )。 A.教育制度 B.教育工作总任务 C.培养人才总目标 D.培养人才途径

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ACD )。

)。 A.席勒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赫尔巴特 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ABC )。 A.激励 B.指导 C.评价 D.指令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BC )。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 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 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 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是( ABD )。

A.教育行动的先导 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 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BCD )。 A.商品的计划性生产 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 C.自由时间增多 D.新产业不断兴起 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ABC )。 A.主体性因素 B.价值倾向因素 C.存在方式因素 D.客体性因素 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 ABCD)。 A.强制性 B.宏观性 C.历史性 D.理想性

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ABCD )。 A.定性 B.定向 C.定位 D.定点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 ) 2.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 √ )

3. 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 )

4. 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 ) 5.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 × ) 6. 现代教育目的应该体现人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 ) 7. 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 × ) 8. 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 )

9. “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 √ ) 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 ) 四、论述题

1. 试论述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2. 试论述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 五、材料分析题

1.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对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

对比教材里《教育法》中的我国教育方针的表述, 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有何重要意义?

2.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受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请用教育目的理论的有关知识,对这个材料进行分析。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二、多选题

1、BCD 2、ABCD 3、AB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一、选择题

1.现代化是以( )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 B.经济 C.教育 D.人

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 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二、多选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 )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A.道德原则 B.劳动能力 C.社会关系 D.全人类解放

2.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 )。 A.生产力 B.社会关系 C.环境 D.教育

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 )三种心理内化形式。 A.道德内化 B.知识内化 C.智力内化 D.语言内化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6.教育等于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这样一句话,“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他的天才,这完全取决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取决于分工以及由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句话。

2.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四、论述题

1.素质教育为什么对人的现代化起着巨大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现代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第四章 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 2. B 3. ABCD 4.ABC 5.ABCD 6. ABCD 7.ABCD 8.ABC 9. ABCD 10. AB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

A.教育投资水平偏低 B.教师工资偏低 C.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D.教育投资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

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3.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表现在()

A.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专业结构 B.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类别结构和教育程度 C.地区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布局 D.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类别结构。 4.教育具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