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全)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全)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5adc0014791711cc79175b

国王欢迎这一制度吗?为什么?

教师分析:同学们,由于议会限制了封建王权,国王不欢迎,所以国王与议会之间一直存在矛盾。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原因: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强大

过程:爆发革命,处死查理一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 3.光荣革命(1688年)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权利法案》

英国议会权力扩大了,这些权力包括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颁布了《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的权力中心发生了转移,议会取代国王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这就是资产阶

级的代议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也逐步形成了。《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的权力继续扩大,请同学们加以证明。

2.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832年,英国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这些改革使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大大增加,即工商业

资产阶进一步控制议会权利。

教师分析:同学们,这些改革使议会的权力日益扩大,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

立宪制得到发展。

(三)责任制内阁形成

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发展过程。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

21

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

让学生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借此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阐释的能力。(特点有责任内阁制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控制下院等)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在当今的社会里,这种制度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一个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当家作主的权力,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⑵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区别,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情景再现,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⑵通过探究学习,体会现实,反思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

⑵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事物,正确地对待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宫、联邦法院、国会图片”)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22

设问:美国的这一套政治体制是怎样确立的? 一、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设问: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110页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归纳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1、前提: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多媒体展示签订《巴黎条约》图片) 2、必要性

邦联制的弊端 要求强化统治 迫切需要制定新宪法 3、理论来源: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思想 美国吸取英法的先进思想,说明美利坚民族具有开放性。 二、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原则 1、1787年宪法的制定

时间:1787年 地点:费城 机构:制宪会议 2、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原则 内容包括序言和正文两部分

(多媒体出示“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利用多媒体演示“三权制衡”图示) 三、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

(多媒体出示当今美国史学界和政治界对1787年宪法的不同看法) 1、积极意义

⑴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⑵为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示范 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⑷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

小结:重点讲解联邦制和邦联制两个概念

项目 组成单位 本质 国家元首 权力关系 2、局限性

⑴未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⑵保留了黑人奴隶制度

四、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

联邦制 州、邦 主权国家 有 中央权高于地方权 邦联制 主权国家 国家联盟 无 国家权高于邦联权 23

探究: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区别? [课堂小虽然美国的君主区别,但级民主制 [巩固练

项目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方式 元首有无任期 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政府产生方式 国家权力中心 美国总统制 总统 选举产生 任期制 4年 有 总统 总统任命 总统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 世袭 终身制 无 首相 议会产生 议会 习](略) 结]

国总统制和英立宪制有很多是都是资产阶度。

第9课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重要概念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⑵结合历史材料分析法兰西共和制政体曲折和复杂的发展历程,理解造成这一局面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

比较分析、情景再现、讨论探究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从中理解影响各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原因。

二、教学过程:

1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几年后大革命成功,封建的波旁王朝被推翻。之后,建立起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2)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复辟势力之间、共和派与帝制派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政权在两者间反复易手,七十余年间先后出现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3)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新政权选出新的国民议会,帝制与共和制之间又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4)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与法国代议制度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