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的兵权与皇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浅析中国古代的兵权与皇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89e00ebb68a98271fefa7f

浅析中国古代的兵权与皇权(本人某年的期末作业~囧)

来源: 卓玛?Jawma的日志

【摘要】中国历代封建皇朝的更替演进大多是通过暴力流血的形式进行的,可以说谁掌握了军队这个暴力机器,就意味着他可能在争夺权力的斗争中成为赢家。皇权的取得和巩固非有兵权在握,否则就会出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自秦至清,兵权与皇权相生相灭地紧紧结合在一起。 【正文】

回顾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兴衰更替,每个政权的上台都沾染着各种屠戮的血腥,弥漫着武力战争的硝烟。无论是攫取还是巩固皇权,都不得不以武力为后盾。在奉行君主专制的封建皇朝,随着专制统治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皇权对兵权的控制显示出日益强化的趋势。本文尝试从中国古代管理军事的中央机构的演变以及历代监军制度的发展这两方面切入,浅析中国古代兵权与皇权的关系。 一、中国古代管理军事的中央机构的演变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兵权是政权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政权的生死存亡。 从秦朝开始,当时国尉、中尉、卫尉、郡尉均由皇帝亲自任免,但当时丞相有相当大的军政权力,秦二世时,事无大小皆有中丞相赵高裁决,宰相对军事的管理控制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西汉时,皇帝委任一批自己的亲信官员卫军政中枢,称之为“中朝”,各级大将军平时为中朝领袖,战时奉命出征,成为中央最高军事长官。与此同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逐步沦落成为只负责日常具体政务的执行机关。这一演变意味着兵权从行政中分离出来。时至东汉,“外朝”名存实亡,实权集于尚书台,统兵权则在隶属于皇帝的五级将军(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手中。

魏晋时期则以亲信大将或宗室担任“都督中国诸军事”为主,代表皇帝指挥和统帅军队。隋朝,全国设置十二卫府,隋炀帝时改为十六卫府,另有东宫十率,为中央军事宿卫机关。军权在中央,军队由皇帝亲自统帅,尚书省的兵部仅为办事机构,并无调发兵将的权力。唐承隋制,东宫十率改六率,管辖府兵的十六卫府和东宫六率府直接由皇帝控制,此为唐朝的军队指挥机构。五代时期,渐兴枢密院,枢密院成为诸朝掌握军机军政,指挥调动军旅的最高机构,而枢密使也多由皇帝亲信担任。宋代兵权三分,避免一个机构独揽兵权,由此形成了枢密院、三衙和率臣相互制约的军事领导体制。

明代初有大都督府,后为防止兵权过分集中,到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彼此牵制,互不统属。兵部由皇帝直接掌握,直接对皇帝负责,战时根据皇帝旨意调兵遣将,五军都督府虽负责统兵,但无调兵权。相比起宋代的兵权三分,明代的统兵权五分则是更进一步,其目的都在于不给武臣丝毫机会独揽兵权。

时至清朝,兵部是主管全国军事的领导机关,然而最高的军事决策权是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后续的军机处掌握。清朝实行的是以皇权为核心的高度中央集的军事领导体制,最高军权在皇帝手中,凡军政要事皆有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报呈皇帝,雍正年间成立的军机处逐步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清朝中央最重要的军事领导机构。军机处无官署无专官无属吏,不是正式的衙门,只算是一个以皇帝意志为转移的“以备顾问”的御用智囊团。

从上述的一系列流变,我们可以看到,军权由行政机关的一部分变成了君权的一部分;皇权对兵权的掌管由间接变为直接;皇权掌握兵权的制度不断完善;在加强对兵权控制的同时,皇权之下掌管军权的机构越来越被分解。

二、历代监军制度的发展

监军制度是加强对兵权控制的必要措施,在秦汉时已初备框架,此后各朝承袭其制并愈加完善。秦时的都尉、护军都尉典护军,掌军政,其职责似监军,却非为专职监军。到汉代才有了制度化的监军体系,汉初实行定期派遣丞相使、御史巡视监察诸郡军政事务的制度,加强对地方郡国军事的监督,同时加强了对中央进军的监督和出征将领和军队的监督。隋代,凡监军一律由御史担任,但是只设置在战争时期。到了唐代,开始设置专门的监军机构——监军使院,除此之外,还有御史监军和宦官监军。到了明代,更是登峰造极,监军制度发展成为两个互不统属的系统:宦官监军系统和文臣监军系统,双管齐下。

监军制度从兼职化到专职化,从临时委派到长期设置,体现的是皇权对兵权日益严密的控制和监督,这背

后反映的是皇权对兵权的疑惧。(题外说一句,现在有监军制度否?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话不挑明,懂的人自然会明白。)

三、中国古代兵权与皇权的关系

封建统治初期,为了适应打天下的形势,统治者对军队偏爱有加,但一旦局势开始坐稳,军队便开始失宠。一般来讲,开国君主极具雄才伟略,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军队,而守成君主则大多久居深宫,未历战阵,胆略较为不足,对军队疑惧较深。统治者希望军队能够打胜仗,但更希望自己能牢牢把握兵权,为防有变,因此对兵权设置诸多牵制,甚至有意识地削弱和压制兵权。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皇权的诸多特性中,独裁性和垄断性是其与生俱来的根本特性,而暴力则正是具备这两种特性的皇权的有力维持工具,皇权政治就是一部暴力劫夺史。皇权从诞生即日起则与兵权形成了相生相灭的关系,无论是统一还是分裂等政治变局,无一不与皇权能否有效掌控兵权有密切相关。尽管每一个皇权的覆灭原因都很复杂,但其最直接的原因和表现往往是由于军队的最先败亡从而倒置整个政权的迅速灭亡。军权初期对王朝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时局的稳定,军队建设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由盛转衰……这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一个历史的怪圈。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