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荆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9002abd1f34693daef3e7a

荆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2日在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荆州市人民政府 代理市长 李建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六年的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六年,是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机遇挑战相互交织的六年,也是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六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克难奋进,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积极抗御低温冰雪、外洪内涝等严重自然灾害,成功举办奥运圣火传递、第二届全球华商500 强高科技论坛、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展示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六年来,经济发展明显加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我们牢牢把握荆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在加快发展中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实现了从走出低谷、奋力爬坡到步入快车道的跨越。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10 年末,地区生产总值837.1 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2.2%,为“十五”末的2 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7.6:38.9:33.5,第二产业比重比“十五”末提高7.3 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9 亿元、年均增长40%,为“十五”末的5.1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1 亿元、年均增长18.9%,为“十五”末的2.1 倍;财政收入73.7 亿元、年均增长24.7%,为“十五”末的3 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6 亿元、年均增长18%,为“十五”末的2.3 倍。

工业主导作用增强。2010年末,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25家、净增65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4.4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4%,为“十五”末的3.4倍;产销规模过30亿元的产业集群6个,列入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8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37家、过10亿元的企业11家;精品名牌实现零的突破,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分别达到6 个和4 个。县域经济实力增强,荆州区率先跻身全省县域综合实力20强。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养殖业比重超过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1.5%.粮棉油、畜禽水产、平原林业等优势农业板块不断壮大,粮食

总产突破75 亿斤,油菜、棉花、水产品产量居全省首位,荣获“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称号。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监利、洪湖农产品加工园被确定为省市县共建示范园区,福娃和洪湖鱼米乡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前十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5 家,居全省之首。水利建设得到加强,累计投入资金47亿元,完成长江干堤等堤防加固900 公里,水库除险22 座,更新改造泵站19 处61 座,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50 万亩。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成功引进沃尔玛、大润发等一批大型商贸企业,建成北京路地下商城,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基本形成。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新建改造农家店3443 家,国家级商品市场达到3家,两湖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贸易规模超过100 亿元。文化旅游加快发展,中国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建设正式启动,荆州古城、“洪湖岸边是家乡—石首天鹅洲旅游区”成为鄂西圈重点建设的十大核心景区,接待游客达到912.6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1.7 亿元。金融业发展出现重大转机,2007 年开始全面盈利,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36.1 亿元,贷款余额达到461.1 亿元,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省“A 级信用市州”,重塑了荆州良好的信用形象。

——六年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我们坚持扩内需、强支撑,以大投入促进大建设,以大建设改善硬环境,发展条件稳步改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

交通条件大为改善。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随岳高速、荆东高速、荆岳长江大桥、东荆河大桥、盐卡港二期等工程建成运行,荆州人民期盼多年的汉宜高铁荆州段、荆沙铁路改建、洪监高速、江南高速(石首至松滋段)动工建设,荆岳铁路、城市大外环开工在即,建成农村公路13700 公里,所有乡镇通达三级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通达油路或水泥路。

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城市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新一轮城市总规和工业新区、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等片区规划编制完成。中心城区累计投入24.3 亿元,荆沙大道全线贯通,北京路、荆中路等30 条主次干道黑化改造升级,荆沙河、护城河、内荆襄河清淤整治和水系连通工程完成,中心城区3 座污水处理厂建成营运,沿江、沿河、沿湖绿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实现省级卫生城市创建目标。石首、松滋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洪湖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全国重点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分别达到7 个和3 个,省级重点镇达到10 个,预计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比“十五”末提高10.4 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31 亿元,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牲畜屠宰税,农民负担下降到人平33.1 元、亩平23.1 元。实施高产农田土地整治项目86 个,建设规模208 万亩,新增耕地6.5 万亩。建成户用沼气池38.5 万口,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175 万人。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