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同步训练[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同步训练[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d1be4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9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气温年较差指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之差。读图完成1-2题。

1. 甲、丙两地相比,丙地气温日较差小,主要是由于 A. 甲地日照时间长 B. 丙地晴朗天气多

C. 丙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小 D. 甲地阴雨天气多 2. 乙地四季分明的基本影响因素是

A. 太阳高度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昼夜长短 【答案】1. C 2. C

【解析】1.甲、丙两地相比,丙地气温日较差小,主要是由于丙地纬度高,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小,甲地纬度低,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大,C对。北半球夏季,甲地日照时间比丙地短,A错。晴朗天气多,气温日变化幅度应较大,B错。甲地阴雨天气多,气温日变化幅度应较小,D错。

2.乙地四季分明的基本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纬度决定了乙地位于温带,四季分明,C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也受纬度因素影响,不是基本因素,A、D错。海陆位置与季节变化无关,B错。

读下图,回答3-4题。

3. 黑色区域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 古代城市群遗址分布区 B. 第四纪冰川分布中心 C. 煤炭资源分布区 D. 灌溉农业分布区 4. 甲处平原呈现波状起伏的特点,其形成原因是

A. 冰川运动过程中夹带物质的沉积 B. 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表土的堆放 C. 河流突发性大洪水形成的堆积物 D. 古代城堡建设所造成的人为堆高 【答案】3. B 4. A

【解析】3.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分析,图示的黑色区域主要分布于高山地区,可能为第

四纪冰川分布,A对。古代城市群遗址分布区不只分布在高山区,B错。煤层是沉积形成,山地不是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C错。灌溉农业分布区主要在河流中、下游区,不是山区,D错。

4.读图,图示甲处平原为欧洲中部的波德平原,呈现波状起伏的特点,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历史时期的冰渍物沉积而形成的,A对。与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表土的堆放,河流突发性大洪水形成的堆积物,古代城堡建设所造成的人为堆高无关,B、C、D错。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5-7题。

5.左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不同,其差异是

A.a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b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7.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能

A.防止雨水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B.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 C.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 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 7.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据图推测其中的原因应包括

①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 ②山区冰川融水量大,河谷水源充足 ③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 ④山区为河流源头,水运便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5.B 6.C 7.A

【解析】5.根据图示,a处河流流经安第斯山脉,地形陡峭,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该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处河流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

6.古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且容易受到雨水淋失,一般不适宜开辟耕地,但是通过用石块垒成梯田,改造地表状况,可以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可以发展种植业。该地降水多,土壤水分多。修梯田不能降低山地坡度。梯田是为发展种植业而建,必然破坏原始植被,降低植被覆盖率。

7.根据材料,古印加文明分布区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地处低纬,为热带气候。低地闷热,而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山体海拔高,山上有积雪使得山区有冰川融水,为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古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有较好的防御条件,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山区为河流源头,但河源水量小,地势起伏大,水运不便利。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8-10题。

8.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以山地针叶林为主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与③地相比,①地气温的特征是

A.冬季温度高 B.夏季气温低 C.气温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小 10.②、④地区降水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飓风频繁过境 B.空气对流旺盛 C.夏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D.深受西风带的影响 【答案】8.B 9.C 10.D

【解析】8.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美国西部地区,沿着落基山系的高海拔地带南下直到35°N左右,北端为北方针叶林,南部为山地垂直带针叶林,断续形成南北走向的北美西部山地针叶林。因此,②处自然带以山地针叶林为主。①处为美国大陆中部,为温带荒漠。③④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9.由图可知,③地位于沿海地区,受西风影响时间较多,冬季温度高,气温年较差小。而①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受西风影响较小,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温度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大。

10.②、④地区降水都受西风带的影响,

下图中左图是某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是甲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A. 水稻 B. 小麦 C. 黄麻 D. 甜菜 12. 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与该季风的成因紧密相关的是 A. 东南信风北移 B. 东北信风南移

C. 赤道低气压带北移 D. 副热带高压带南移 【答案】11. B 12. A

【解析】11.左图中阴影区降水较少,为小麦主产区。

12.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2018年1月26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标志着“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从理念正式进入到行动阶段,给我国北方港口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下图为“丝绸之路”示意图。

下表是几个国家主要港口有关数据对比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冰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能性。 (2)说明开辟“冰上丝绸之路”目前面临的问题。

(3)简述“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北方港口的影响。 【答案】(1)极昼期,极冰融化,航道可通航;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增多,通航时间变长。

(2)纬度高,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气象条件恶劣,不利于航行;有大量浮冰、冰山,给船舶航行带来巨大挑战;沿途补给点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生态脆弱,环保要求高。

(3)有利:开辟新航线,扩大腹地范围;缩短到西欧和北美的航程,提升航运地位;增加吞吐量,推动临港产业发展。 不利:加剧港口的竞争

【解析】(1)由材料分析可知,“冰上丝绸之路”穿越北极圈,夏季有极昼现象,光照时间长,极冰融化,航道可通航;目前全球气候变暖,随气温升高,北冰洋的冰融化增多,通航时间变长。(2)开辟“冰上丝绸之路”目前面临的问题实际是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应结合当地的实际从气候、地形、技术、资金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分析可知,“冰上丝绸之路”穿越北极圈,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北冰洋属于极地气候,酷寒、干燥、烈风,气象条件恶劣,不利于航行;夏季冰川融化后,会有大量浮冰、冰山,给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