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定性资料定量资料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医学统计学定性资料定量资料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e4e592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2

第四章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 编制频数表时错误的做法是( )。

A. 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求全距 B. 组距常取等组距,一般分为10~15组 C. 第一个组段须包括最小值 D. 最后一个组段须包括最大值 E. 写组段,如“1.5~3,3~5, 5~6.5,…”

2. 描述一组负偏峰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时,适宜的统计量是( )。 A. 中位数 B. 几何均数 C. 调和均数 D. 算术均数 E. 众数 3. 比较5年级小学生瞳距和他们坐高的变异程度,宜采用( )。

A. 变异系数 B. 全距 C. 标准差 D. 四分位数间距 E. 百分位数P2.5与P97.5的间距 4. 均数X和标准差S的关系是( )。

A. S越小,X对样本中其他个体的代表性越好 B. S越大,X对样本中其他个体的代表性越好

C. X越小,S越大 D. X越大,S越小 E. S必小于X 5. 在正态分布条件下表示变量值变异情况的指标最常用的是( )。 A. 标准差 B. 标准误 C. 变异系数 D. 全距 E. 百分位数 6. 变异系数越大说明( )。

A. 标准差越大 B. 平均数越大 C. 标准差、平均数都大 D. 平均数小 E. 以均数为准变异程度大

2N(?,?)条件下,样本标准差S的值( )7. 在服从正态分布。

A. 与集中位置有关 B. 与观察例数n无关 C. 与平均数有关 D. 与平均数无关 E. 与个体的变异程度有关

8. 计算几何均数G时,用常用对数lgX和用自然对数lnX所得计算结果( )。 A. 一样 B. 不一样 C. 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 D. 有时相差较大,只能用lgX

9.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 )。

A. 抽样误差更大 B. 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C. 更充分利用数据信息 D. 更适用于分布不明及偏态分布资料 10. 比较连续分布数据的离散度,( )。

A. 单位相同时根本不能用CV B. 单位相同均数相差较大时根本不能用S C. S表示绝对离散度,CV表示相对离散度。 D. 只要单位相同,用S和用CV都是一样的

11. 以中位数表示几种趋势,( )资料。

A. 不能用于正态分布的 B. 不能用于严重偏态的连续分布 C. 可用于任何分布的定量资料 D. 可用于任何一种定性资料

12. 下列表示离散趋势的指标中,( )没有单位(量纲)。

A. 标准差 B. 极差 C. 变异系数 D. 四分位数间距

13. 几何均数宜用于( )资料。

A. 正态分布 B. 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C. 正偏态分布 D. 负偏态分布

14.已知某疾病患者10人的潜伏期(天)分别是:6,13,5,9,12,10,8,11,8,>20,其潜伏期的平均水平约为( )。

A.9天 B.9.5天 C.10天 D. 10.2天 E. 11天 二、简答题

1.一位研究人员欲做一项实验研究,研究设计应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 2.试述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适用范围。 四、计算与分析题

1、 某内科医生调查得到100名40~50岁健康男子总胆固醇(mg/dL),结果如下 227 199 235 235 246 163 207

190 155 220 167 209 273 208

224 208 190 210 202 178 231

259 203 203 171 186 190 234

225 199 197 248 217 207 226

238 253 149 201 206 259 174

180 181 175 266 200 186 199

193 196 236 189 203 194 278

214 224 202 222 197 246 277

195 210 209 199 161 172 181

213 220 174 197 247 234

193 255 184 214 138 232

209 257 174 199 186 189

172 216 185 198 156 172

244 249 167 230 195 235

(1)请编制频率表,绘制直方图,讨论其分布特征。

(2)根据(1)的讨论结果,用恰当的统计指标描述资料的平均水平和变异程度。 (3)计算百分位数P25,P75和P95。

2、测得某地300名正常人尿汞值,其频数表如下。用合适的指标来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表1 300例正常人尿汞值(μg/L)频数表

尿汞值 0- 4- 8- 12- 16- 20-

例数 49 27 58 50 45 22

尿汞值 24- 28- 32- 36- 40- 44-

例数 16 9 9 4 5 -

尿汞值 48- 52- 56- 60- 64- 68-

例数 3 - 2 - - 1

3、 某地对120名微丝蚴血症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用IF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测得抗体滴度如下,求平均滴度。 抗体滴度 例 数

1:5 5

1:10 16

1:20 27

1:40 34

1:80 22

1:160 13

1:320 3

第五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 某医院某年住院病人中胃癌患者占5%,则( )。

A. 5%是强度型指标 B. 5%是频率指标 C. 5%是相对比指标 D. 5%是绝对数 E. 5%说明胃癌在人群中的严重性

2. 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 A. 麻疹易感人群 B. 麻疹患者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E.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3. 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布占95%和5%,则结论为( ). A. 该病男性易得 B. 该病女性易得 C. 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程度相等 D. 尚不能得出结论 E. 根据该资料可以计算出男女性的患病率

4. 某部队夏季拉练,发生中暑21例,其中北方籍战士是南方籍战士的2.5倍,则结论是( )。 A. 北方籍战士易发生中暑 B. 南方籍战士易发生中暑 C. 尚不能得出结论 D. 北方、南方战士都容易发生中暑 E. 北方籍战士中暑频率比南方籍战士高

5. 一项新的治疗方法可延长病人的生命,但不能治愈该病,则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 该病的患病率增加 B. 该病的患病率减少 C. 该病的发病率增加

D. 该病的发病率减少 E. 该病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均减少

6. 某人欲计算本地人群的死亡率,对分母的平均人口数的算法,最好是( )。 A. 年初的人口数 B. 年末的人口数 C. 调查时的人口数 D. 上年年终的人口数加本年年终的人口数之和除于2 E. 调查时登记的人口数

7. 某市有30万人口,2002年共发现2500名肺结核患者,全年共死亡人数为3000人,其中肺结核死亡98人,要说明肺结核死亡的严重程度,最好应用( )。

A. 粗死亡率 B. 肺结核死亡人数 C. 肺结核死亡率 D. 肺结核死亡构成 E. 肺结核病死率 8. 在一项研究的最初的调查中,人们发现30~44岁男女两组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均为4%,于是,认为该年龄组男女两性的危险相同,这个结论是( )。

A. 正确的 B. 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区别发病率和患病率 C. 不正确的,因为没有用百分比代替频率型指标来支持该结论 D. 不正确的,因为没有设立对照组

E. 不正确的,因为没有用相对比指标代替频率型指标来支持该结论 9.某医院的院内感染率为5.2人/千人日,则这个相对数指标属于( )。

A. 频率 B. 频率分布 C. 强度 D. 相对比 E. 算术均数 10.某地某年肝炎发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10.1%,这是一种( )指标。

A.率 B.构成比 C.发病率 D.集中趋势 E.时点患病率 11.计算某地某年肺癌发病率,其分母应为( )。

A.该地体检人数 B.该地年平均就诊人数 C.该地年平均人口数 D.该地平均患者人数 E.该地易感人群 12.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总感染率,但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

乙乡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

A.分性别进行比较 B.两个率比较的?检验 C.不具可比性,不能比较 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 E.作两个总率差别的假设检验

13.要比较甲乙两厂工人患某种职业病的患病率,对工龄进行标化,其标准构成的选择是( )。 A.甲厂工人的年龄构成 B.乙厂工人的年龄构成

C.甲乙两厂合并的工人的年龄构成 D.当地较稳定人口的年龄构成 E.甲乙两厂合并的工人的工龄构成 14.某项关于某种药物的广告声称:“在服用本制剂的1000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中,有970名儿童在72小时内症状消失。”因此推断此药治疗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推广应用。这项推论是( ) A.不正确,因所作的比较不是按率计算的 B.不正确,因未设对照组或对比组

C.不正确,因未作统计学假设检验 D.正确, 因为比较的是症状消失率 E.正确, 因为有效率达到97.0%二、简答题

1. 举例说明频率和频率分布的区别和联系。2.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计算题

1.某地1975~1980年出血热发病和死亡资料如下,设该地人口数在此6年间基本保持不变。

表2-19 某地6年间出血热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年 份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发病数 32 56 162 241 330 274

病死数

4 5 12 13 10 5

2

试分析:(1)粗略判断发病率的变化情况怎样?(2)病死率的变化情况怎样?

(3)上述分析内容可用什么统计图绘制出来?(4)评述该地区出血热防治工作的效果。 2.根据下表资料完成表中指标的计算并回答问题。

某年某地区按人口年龄分组的某疾病资料

年 龄 人口数 患者数 新发病 死亡

例数

0~ 20~

82920

488

170 152 133

数 9 17 22

死亡百分比%

患病率‰

发病率‰

死亡率‰

病死率%

36639 451

273

40~ 28161

60~ 合计

9370 110 46 501

25 73

157090 1322

(1)患者中以( )岁组为最多,占( )% 。 (2)患病率以( )岁组为最高,达到( )‰ 。 (3)发病率以( )岁组为最高,达到( )‰ 。 (4)死亡率以( )岁组为最高,达到( )‰ 。 (5)病死率以( )岁组为最高,达到( )‰ 。

3.试就下表资料分析比较某年某省城乡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某年某省城乡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

年龄组 (岁) 50~ 60~ 70~

城市

农村

患病率(%)

20.3 43.2 62.8 69.0 42.5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354 251 130

78 125 90 29 322

22.0 49.8 69.2 71.7 41.5

241 315 175

49 136 110 40 335

80及以上 41 合计

776

58

789

4. 以病死率为考察指标,对两所医院某病的治疗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由合计的病死率得出结论为乙医院治疗水平优于甲医院,请评述这个结论。

表1 2000年两所医院某病的病死率比较 甲 医 院

病情严重程度

出院人数 病死数

轻 中 重 合 计

乙 医 院

出院人数 病死数 650 250 100 1000

65 40 18 123

病死率(%)

10.0 16.0 18.0 12.3

病死率(%)

8.0 12.0 15.0 13.4

100 300 600 1000

8 36 90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