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题 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题 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be5a631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9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题 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3、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 )规定。 A.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B.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4、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 A.马斯洛 B .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属于(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6、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复数,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类属学习 D.组合学习

7、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在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 )。 A、设置综合课程 B、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选择性 D、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8、《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 )。 A.合格制 B.综合制 C.等级制 D.学分制

9、提出 “ 泛智” 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1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系统法 11、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12、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个体差异评价

13、“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第 1 页 共 5 页

D.墨子

14、儿童发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主要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5、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结构状况 D.基础教育水平

16、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

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

17、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8、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瑟斯顿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19、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中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20、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

A.班级排名 B.老师表扬 C.家长鼓励 D.学习兴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2、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简述布鲁巴奇的四种教学反思的方法。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请观看小学低年级《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师:同学们,大家听完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大家要去找问题。小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都要好。 学生1:老师,长城为什么会变矮?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2:老师,士兵为什么没有一点儿笑容? 老师:这个问题也很好 问题:

(1)请结合教学片段,谈谈你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 (2)谈谈教师在对话式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2、五年级小学生刘爱华,身体和智力均为良好,学习成绩平平,在班上处于中下水平。其父母虽是农民,但很重视子女教育,盼望她将来能考上大学。她也能听父母的话,决心好好学习,

第 2 页 共 5 页

为父母争气。但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总爱打瞌睡;尤其是对学外语有偏见,认为“我是中国人,不学外文照样可以生活”。老师提问“明白了吗?”她总是说“不知道。” 请结合这一案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海底世界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海面以下几十米,最强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优路网校水鱼在游动,海底是否是没有一点儿声音的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的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像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海里的动物大约有三万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速度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贝类自己不能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海底有高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Péng pài shuò qiè suō lǚ Zǎo wēi yùn cáng 澎 湃 烁 窃 梭旅 藻 微 蕴 藏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

问题(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问题(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第 3 页 共 5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B 3、D 4、C 5、A 6、A

7、[答案] D

[解析]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革目标包括: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故正确答案为D。 8、C 9、B 10、D 11、D

12、【解析】D。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以自身作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 13、A 14、A 15、D 16、C 17、B

18、【答案】D。专家解析: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明确了七大智力领域:语言、数理逻辑、空间、音乐、身体动觉、自知自省和交流交往智力。 19、D

20、答案:D

解析: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内在动机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激发行为。D选项正确。

2.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3.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下是:第一,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陌生的问题。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放式问题。第五,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 2、答案如下:

该说法错误。此观点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将二者等同化。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可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3、答案如下:

(1)反思日记。在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以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合作学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用以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是研究者由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教学即对话”是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来的。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对话,而是一种实践性的对话。它不仅表现在提问与回答,还表现在交流与探讨,表达与倾听,欣赏与评价上,是师生思想和生生思想之间的相互对撞与接纳。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在对话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和积累知识,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总结、归纳、推理等方法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維,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学即对话”正是“谈话教学法”的精髄。谈话教学法应该是在对话式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抛出一个个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抛出来的,而是由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当问题提出后,要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和思考,研究问题所在,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得知识。最后还要对课堂上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

第 4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