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word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word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c154298cc17552706220882

10、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外来援助是被“捆绑”住的。也就是说,援助往往带有条件,要求接受国将援助用于购买援助国的产品。例如,法国为非洲的一项灌溉计划提供现金,条件是水泵、管道和建筑设备必须优先从法国购买。这种援助条件对收入转移问题的分析会产生什么影响?从援助国的角度来看,这种条件有意义吗?你能设想出一种援助条件恶化了接受国福利的情形吗?

答:如果援助国要求接受国将援助用于购买援助国的产品,那么,建立在出口基础上的援助增加了该国出口产品的需求,进而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所以,援助国的贸易条件将会改善,而援助接受国的贸易条件会恶化。因为接受国对援助国出口产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为1,所以接受国的福利水平在理论上有可能恶化,而援助国因贸易条件改善而收益。 11.假定一个国家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而另一国家对这种产品征收高关税来抵消补贴产生的影响,从而使得后者的产品相对价格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形下,两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两国的福利有何变化?另一方面,假定另一国针锋相对地对自己的出口产品进行补贴,其结果与上述情形有什么不同?请对比分析。

答:如果一国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那么世界相对供给和世界相对需求的变化将导致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如果另一国家对这种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来抵消补贴产生的影响,那么第一国的福利水平不仅会因为贸易条件恶化而有所下降,而且会收到新的内部相对价格扭曲的负面影响。相反,第二国不仅会从第一国的出口补贴中获得好处,而且会从自己的关税中受益。如果第二国实行出口补贴作为对第一国的“报复”,那么这将抵消其贸易条件带来的好处。所以,“报复”性的出口补贴对第一国有益,对第二国有害。

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1.分析下列四例,解释每例是外部规模经济情形,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a.美国印第安纳州埃尔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美国大多数的管乐器。 b.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本田车要么是从日本进口的,要么是在俄亥俄州的马里斯维尔生产的。

c.欧洲唯一的大型客机生产商——空中客车公司的所有飞机都在法国本土土伦组装。 d.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成为美国东北部的保险业中心。

答:a.反映的是外部规模经济。美国印第安纳州埃尔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美国大多数的管乐器,说明这个产业是通过集中在几个地点生产而降低这个产业的成本的,即使单个企业的运作规模很小也是如此。

b.反映的是内部规模经济。单个企业生产的产量越大,其生产成本越低。美国销售的本田车要么从日本进口,要么在俄亥俄州的马里斯维尔生产,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c.反映的是单个企业层次上的内部规模经济。空中客车公司的所有飞机都在法国土伦组装,导致了航空部门的不完全竞争,降低了垄断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典型的内部规模经济。

d.放映的是外部规模经济。哈特福德成为美国东北部的保险业中心,地理上集中的有很多好处:有更多种类的支持产业运作的专业化服务、有更大的劳动力市场、更多的投入市场。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定价等于边际成本。为什么当存在内部规模经济时,这就不再可能?

答:当边际成本等于收益成本时,垄断厂商获得了利润最大化。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是,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低于价格,因为当场上出卖一个单位的产品时,他必须降低所有产品的价格而非只降低这个产品的价格。所以,当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某些企业存在内部规模经济时,厂商的定价就会高于边际成本。

9

3.人们常说收益递增的存在是国家之间产生摩擦的根源之一,因为每个国家都希望能扩大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的生产。一句垄断竞争模型和外部经济模型评述这一观点。

答:通过在一个国家之内集中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而不是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生产,世界可以使用同样数量的劳动力生产更多的产品。在垄断竞争模型中,这种劳动力的集中对本国有利,也是本国获得一些垄断租金。但是,这将伤害世界其他国家,因为它们面临更高的消费品价格。在外部经济情况下,这样的垄断定价行为不太可能发生,因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小。

4.假定课本133~136的例子中的两国——本国和外国(在例子中,本国的汽车年销售量为900000辆,外国的年销售量为1600000辆,且假设两国有相同的生产成本)现在打算与拥有3750000辆国内汽车市场规模的第三国进行汽车市场的一体化。试计算一体化后新市场中的厂商数、各厂商的产量,以及汽车单价。

答:解答本题的第一步是确定n,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的生产数量。已知公式:

AC=F/X+c 其中,AC是平均成本,F是固定总成本,X代表每个企业的销售量,c代表边际成本。

P=c+(1/bn)

其中,P代表价格,b代表需求参数。

如果所有的企业都遵循定价规则,那么:X=S/n,S代表整个行业的销售量。使AC=P,有F/X+c=c+(1/bn),用X=S/n替换X,则可以得到:

n2=S/Fb

根据已知数据,S=900000+1600000+3750000=6250000,F=750000000,b=1/30000,可以得到n=15.8。因为0.8个企业在现实中是没有意义的,故n=15。n不能等于16,因为最后一个企业无法获得正利润。

通过X=S/n,可以算出每个企业的产量是41666单位;通过P=c+(1/bn),可以算出边际成本c等于5000,价格P等于7000美元。

7.评价下述情形中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的相对重要性: A.世界上大部分的铝是由挪威或加拿大冶炼的。 B.世界上半数的大型喷气客机在西雅图生产。 C. 美国和日本生产大部分的半导体。 D. 大部分苏格兰威士忌产自苏格兰。 E. 许多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产自法国。

答:A 体现了规模经济。相对少的生产地点说明了生产中存在外部规模经济,如果这些企业的产量足够大的话,那么上产中也可能存在大的内部规模经济。

B 体现了规模经济。因为在飞机的生产中规模经济非常重要,所以飞机是由少数(不完全竞争)企业集中在某个地点进行生产。如波音飞机的生产就是在西雅图进行。

C 体现了规模经济。因为在半导体的生产中外部规模经济非常重要,所以半导体企业倾向于集中在某些地方生产,如果因为一些历史性的原因在某个特定地方进行半导体的生产,那么这个国家的半导体出口是因为规模经济而不是比较优势。

D 体现了比较优势。只有苏格兰出产“真正的”苏格兰威士忌。苏格兰威士忌的生产需要一种极为熟练的蒸馏技术,具有这种技术的工人集中在苏格兰地区。另外,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也适合使用当地的谷物进行生产。所以这反映了比较优势。

E 体现了比较优势。法国具有别处不可比拟的气候条件和特殊地组合方式,这在葡萄酒生产中形成了一种比较优势。

10

8.在日本,有些商店专门出售从美国回购的日本产品,而且价格比正规商店的定价要低,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因为日本的生产厂商对日本市场和美国市场实行了价格歧视,所以相同的产品在美国的售价要低于在日本市场的价格。有时候,即使考虑关税和运输成本,日本商人从美国回购日本产品并在日本出售仍然可以获取利润。可见,只有当市场间的价格差异非常大时,这样才有利可图。

9.考虑一种类似图6-9中的情形。在图6-9中,两国均能生产某种产品且有向下倾斜的供给曲线的约束。但在本题中,假定两国有相同的生产成本,因而其供给曲线是相同的:

A 你认为国际专业化生产和贸易的模式会是怎样,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生产何种产品?

B 本题中国际贸易所得是什么?这些所得只存在于有该行业的国家吗?

答:A 假设两国都能生产一种产品,其供给曲线均向下倾斜,且两国情况类似并有类似的供给曲线。如果一国首先生产某种产品,譬如由于历史偶然性他成为领先者,那么这个国家将生产所有的产品,并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

B 当贸易使得外部规模经济最大化,所有生产位于一个市场时,两国的消费者将支付较低的价格。在这个例子中,没有一个国家具备天然的成本优势,与一国自给自足相比,每个国家情况都不会恶化。

10.当一个行业的技术无法继续迅速提高时——表现在该行业已不再需要绝对现代的机械设备、对高技术工人需求下降,以及采用最新技术只能带来微弱优势是——该行业原有的集中分布就好瓦解,生产会转移到低工资的地区。这种情形在现实中相当普遍,试运用外部经济理论解释上述行业集中分布何以趋于瓦解。

答:当规模经济存在于行业内而不是单个厂商内部时,就被称作外部经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导致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加速瓦解,这时候,外部经济对一个企业尤为重要。随着这种进程的放缓,外部经济给传统的制造业所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少。于是,企业为了生存转而寻找低工资地区进行生产。企业逐渐意识到,集中分布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不应该选择高工资的原产地国家,而是应该选择劳动力低廉的国家。

第七章 国际要素流动

1.假设本国和外国都要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但只生产一种产品,两国的土地供给及生产技术完全一样,各国的边际劳动产出取决于其就业水平,具体下表所示。

12345678911雇佣工人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最后一个工人的边际产出 20 起初,本国雇佣了11个工人,而国外只有3个工人。试说明劳动力从本国向外国自由

流动对两国就业、生产、实际工资和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影响。

答:如表7-1所示,当本国雇佣11个工人,外国有3个工人的时候,本国的边际劳动产出是10,外国的边际产出是18。外国的工资比本国高,所以工人会移民去外国工作,直到本国和外国的边际劳动产出相等。这时,每个国家有7个劳动力,各国的边际劳动产出为14。

2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11 110 14.假设一个劳动充裕的国家和一个土地充裕的国家都使用同样的技术生产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参照第4章的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两国间贸易使劳动力流动动因减少的条件;然后,使用第5章中的分析方法说明一国征收关税能够产生劳动力流动的动因。

答:如果两国要素价格相等,那么就不会产生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同样,如果两国生产两种相同的商品且实际自由贸易,那么要素就不会流动(本题中假定两国使用同样的技术)。如果A国征收关税,那么这种商品在A国国内的相对价格就会上升,在B国的相对价格将会下降。如果这种商品是劳动密集型的,那么A国对劳动的需求上升,导致A国的劳动报酬上升,B国的劳动报酬下降。这种现象符合斯托尔伯-萨缪尔森(Stolper-Samuelson)理论。该理论认为,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所导致的这种商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价格上升幅度要大于价格本身上升的幅度。所以,国际间的工资差异导致劳动力从B国流向A国。 6.解释国际借贷与普通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似之处。

答:分析跨时期贸易和两种普通商品之间的贸易遵循的是同样的思路。将“棉布”和“粮食”换为“未来消费”和“当前消费”。相对价格即为相对于当前消费的未来消费的成本,也就是实际利率的倒数。当前消费相对便宜的国家(实际利率比较高的国家)。借贷发生后的均衡实际利率值,位于借贷发生之前两国利率的中间。从借贷中获得的收益类似于贸易所得,跨时生产商品效率更高。

7.试分析下列各国中哪个国家的跨时生产可能性会偏向于当前消费?哪个会偏向于未来消费?

a.一个像上世纪的阿根廷或加拿大这样的国家,直到最近方才敞开大门,接纳了大规模的移民定居并仍在接收大量移民的流入。

b.一个像19世纪末的英国或今日的美国那样领导世界科技的国家,但随着其他国家的奋力赶超,其领导地位日渐没落。

c.一个发现了大量石油资源且只要极少投资就能开发出来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 d.一个发现了大量石油资源但却需要巨额投资方可开发的国家(如挪威,其石油位于北海海底)。

e.一个像韩国一样已掌握了生产工业产品的技术并正在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国家。 答:放弃当前消费意味着增加未来消费。如果放弃当前消费能够获得更多的未来消费,那么人们会倾向于未来消费。在本章的分析中,如果无国际借贷情况下的实际利率高于世界实际利率,那么人们将选择未来消费(即储蓄)。

a. 大量移民的涌入意味着资本边际产品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利率将上升,一个像上世纪的阿根廷或加拿大这样的国家或会倾向于未来消费。

b. 对英国或美国这种领导地位日渐没落的国家而言,资本的边际产品下降,所以这两个国家更倾向于当前消费。

c. 选择当前消费还是未来消费取决于石油价格和世界利率增长幅度的比较。推迟开采石油意味着想从石油价格上涨中获益,然而,世界实际利率即有可能高于,也有可能低于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

d. 放弃当前消费进行资源开发意味着更多的未来消费,所以一个发现了大量使用资源但却需要巨额投资方可开发的国家更倾向于未来消费。

e. 像韩国一样已掌握了生产工业产品的技术并正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国家,其资本回报率比其他国家要高,因此,这个国家倾向于未来消费。

8.下列各项哪个是外国直接投资,哪个不是?

a.一个沙特阿拉伯的商人购买了1000万美元的IBM公司股票。 b.上述商人又购买了一套位于纽约的公寓。

c.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一家美国公司,原美国公司的股东把股票换成法国公司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