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古卫城文化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永宁古卫城文化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c1f0fde6bec0975f465e2ac

《永宁古卫城文化》教学设计

课题: 第9课 民歌民谣:倾听百姓心声

教材分析:

本课为《永宁古卫城文化》第9课,主要内容包括永宁地区盛行在民间的各种曲艺演出种类介绍、闽南四句的特点、流传在永宁地区的民歌民谣等。通过学习本课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方文艺,熟悉永宁地区有哪些民间传统的剧种,民间特有的口头文学及民众的智慧等。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实施主体是七年级学生,从知识能力水平上来,已经通过民间的一些民俗节日、迎神赛会等活动对民间文艺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太全面和系统。由于现代化科技与文艺等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民间文学与艺术正在面临失传的危机,让青少年多多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学习并传承世代流传的民间文艺与技艺,从而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正是当务之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永宁地区盛行的民间文艺表演、闽南四句、民歌民谣等知识,能够继续深入调查并收集流传在民间的各种口头文艺作品并加以传承。

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采用讲述与影像资料结合的方式对本课背景作简要陈述;通过丰富的事例,帮助学生了解和主动探索家乡的民间文艺种类,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设计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从课本中获取知识,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其大胆发言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永宁地区民间文艺演出的了解,激发其观赏民间文艺的热情,提高文艺鉴赏水平,提高对闽南文化对古代中原文化传承的自豪感。

通过了解闽南四句及民歌民谣的收集整理,学习闽南四句等民间文学的创作,陶冶个人情操,增加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闽曲民间曲艺的介绍,民歌民谣的互动诵读。 教学难点:闽南方言对障碍,方言文字的解读。

教学方法:

讲述法、材料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法、朗读法等多种手段综合使用,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略做调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引入 复习提问:

1、 亲人去世后要过多久才能脱孝服? 2、 尾牙是什么时候?通常举办什么活动? 3、 元宵节的时候永宁地区有什么民俗? 二、 介绍盛行在永宁地区的民间曲艺演出

重点介绍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南音等品种,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

三、 讲解闽南四句的特点,通过例子来说明四句的特色。 四、 闽南民歌民谣的介绍

1、 观看儿歌《天黑黑》视频,让学生一起跟着唱。 2、 请同学诵读《天上一块铜》、《天乌乌》等童谣。 五、 简单介绍闽南语俗语、谚语、歇后语、谜语等。 六、 课后活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