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澄通港1万吨高桩码头工程设计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江阴澄通港1万吨高桩码头工程设计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c231972f46527d3240ce0d3

江阴澄通港1万吨级件杂货高桩码头设计说明书 4

设计低水位 1.68m(低潮累积频率90%潮位) 极端高水位 7.18m(50年一遇高潮位) 极端低水位 0.74m(50年一遇低潮位)

防汛水位 7.25m(100年一遇高水位) 1.2.3.3水流

(1)工程河段水流特征

工程河段位于长江下游的感潮与潮流交界处,枯水期长期径流量小,水流一般为往复流型态。洪水期由于上游径流量较大,本河段水流有时为单向流、有时为双向流;工程河段水流运动形态主要受控于上游径流量的大小和河口潮汐的强弱。

本河段落潮流为优势流,落潮流速及落潮流历时均大于涨潮流历时,落潮径流是影响本河段河床形态的主要动力因素。

(2)码头区流速、流向资料

依据拟建码头区2000年12月27日~1月4日大、中、小潮水文测验资料。

1本次测验期间大通站流量在15300~16500m/s, ○从流量量级来看,测验期流量较平水年枯水

3

期的流量偏大。测验期工程区涨潮平均历时3:48,平均落潮历时8:34,最大潮差2.42m。

2码头区流向特征:下游侧3—5万吨级泊位区流态为往复流,涨潮流向一般在240°~260°, ○

落潮流向一般在65°~85°范围摆动。上游侧3000~10000T级泊位区位于肖山矶头下游侧,由于受矶头的挑流作用,该段岸线在离设计岸堤120m以内存在较强的回流,其中在60m以内近岸流向始终为偏西向流,60~120m之间流向旋转性较强;在离堤岸150m以外水流向与大江主流基本一致。该段大江主流涨潮潮流向一般在230°~260°,落潮流向一般在60°~85°。

3码头区流速特征:下游侧3~5万吨级泊位区实测分层最大涨潮流速0.76m/s、最大落潮流 ○

速0.86m/s,垂线平均最大涨潮流速为0.66m/s、落潮流速为0.74m/s。上游侧3000—10000T级泊位区在离堤180m以外主流水域,实测分层最大涨潮流速1.07m/s,最大落潮流速1.17m/s。垂线平均最大涨潮流速为0.77m/s,最大落潮流速为0.92m/s。

本次测验期为长江枯水期,实测流速值不大,工程河段最大流速一般发生在长江洪水期。在设计洪峰流量下,工程河段最大落潮流速预计可达2.0~2.5m/s。 1.2.3.4波浪

工程河段波浪为风成浪,一般天气条件下无浪,在持续的吹拢风作用下码头区水域会形成一定波高。工程河段偏东北方位水域较开阔,在持续的偏北大风作用下,拟建港区前沿水域将有一定的波浪生成,按小风区波浪经验公式推算工程近岸段最大波高在1.5m左右。 1.2.4可作业天数

根据拟建泊位运营特点及作业标准要求分析,影响港区正常作业的不利自然条件因素主要分:不利气象因素包括大风、雨、雾、雷暴、高温及严寒等天气条件,不利水文因素主要为波浪和异常高、低水位等的影响。

按《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要求,港区正常作业的标准如下表:

4

——0803010213 08港航2班 戴天成

江阴澄通港1万吨级件杂货高桩码头设计说明书 5

表2—1 港区作业标准 影响因素 风 降雨 雾 水位 波浪

依据江阴气象站1957~1980年气象资料,按港区作业标准要求统计各影响因素的超标过程次数,剔除其中同时出现的超标现象过程,得到本港区海轮泊位可正常作业天数为300d。 1.2.5河势演变分析 1.2.5.1河道概况

拟建工程位于长江澄通河段上段右岸、江阴肖山~白屈港之间岸段,其上接江阴水道、下连福姜沙水道;拟建工程岸段为单一河道(江阴水道)向分汊河道(福姜沙汊道)转变的过渡段。

拟建工程上游江阴水道为单一微弯型河道,河道平面形态呈两头窄、中间宽;其进口受右岸天生港矶头导流岸壁的控制,河宽1.8km。

水流经天生港后,河道展宽,中间最宽处达4.4km;江阴水道出口受鹅鼻嘴~炮台圩节点的控制,河宽约1.5km,该节点对上下游河势均起着有效的控制作用。江阴水道主深槽偏靠南岸一侧,河床最深处达-25m,次深槽偏靠北岸侧,最深处在-15m左右;江阴水道南岸土质结构密实、抗冲性较强,百余年来,经历了多次洪水考验,该水道长期维持基本稳定。

江阴鹅鼻嘴至长山河段长约9km,为单一河道(江阴水道)向分汉河道(福姜沙汊道)转变的过渡段;长江主流过鹅鼻嘴一炮台圩节点后,主流趋江中,付流沿南岸而下,江面逐渐展宽,河床抬高:在鹅鼻嘴~炮台圩节点江面宽约1400m,平均水深约31m,至长山断面处江面宽达4000m,平均水深约12m。本河段南岸有一系列山丘濒临长江边,其中黄山山体临江长达2000m,肖山山体临江750m,长山山体临江3000以上,由于有一系列山体依江而立,南岸河床边界稳定。长江水流经过长山断面后被福姜沙分为南、北两汊,北汉为主汊,长约11km,河道顺直宽浅;南汊为支汊,长约16km,河道弯曲窄深,弯曲率为1.44。近几十年来过渡段河床变化不大,福姜沙南、北汊分流比均较为稳定(分流比在1:4)。 1.2.5.2河势分析主要结论

(1)江阴水道由于进口段右岸上天生港导流岸壁和下游鹅鼻嘴~炮台圩节点的有效控制作用,加上南岸土质坚实耐冲,抑制了河床的横向移动,因此今后江阴水道将继续维持长期稳定少变的河势格局。

(2)江阴鹅鼻嘴~长山段为单一河道向分汊型河道的过渡段,由于南岸有一系列山丘滨临长江,

5

——0803010213 08港航2班 戴天成

可作业标准 风速≤13.8m/s 日降水量≤5.0mm 航行要求:能见度>1000m 作业要求:能见度>200m 不出现异常高、低水位 海轮泊位: H1/10≤1.0m 驳船泊位: H1/10≤0.6m 江阴澄通港1万吨级件杂货高桩码头设计说明书 6

使南岸边界十分稳定;北岸因扩岸的实施,河床江岸基本稳定,所以过渡段将继续维持现状有利河势。

(3)福姜沙汊道由于左汊河道顺直宽浅,导致左汊内深槽不断扩大、左移,经初步系统的整治抛石护岸后,基本上控制了崩塌,所以随着整治抛石护岸工程的继续实施,福姜沙左、右汊现状河势格局也不会改变。

(4)拟建码头区位于江阴肖山~白屈港之间,长江主流在码头区偏靠南岸一侧,且工程岸段江岸为肖山山麓、土质坚实耐冲,从平面、断面比较图可以看出:码头区附近0m、-5m、-l0m河床等深线多年来稳定少变,河床岸坡亦相当稳定。

(5)参照沿江类似工程分析认为,由于拟建工程岸段江面较宽阔,码头工程伸入江中距离亦较短,为80~100m,在防洪水位时码头工程阻水面积仅占整个河床断面积的0.56%,因此码头工程对长江河势、行洪基本上无影响。

综上所述,上游江阴水道为长江下游近百年来相对稳定的河道,并将继续维持相对稳定。过渡段、福姜沙水道随着护岸工程建设的不断实施、亦趋稳定,现状有利河势条件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码头区河床冲淤变化较小,且水域条件较好。码头工程建设后对长江河势、行洪、航行基本无影响。因此从河势角度分析,码头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1.2.6地质概况 1.2.6.1地层

场地勘探深度内地层主要有: (1)第四系全新统(Q4

al+ pl

)

为近代沉积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层—灰色、流塑状淤泥质粘土夹砂和灰至青灰色、松散至中密状粉、细砂层,局部夹角砾。 (2)第四系更新统(Q1-3 褐色碎石层。

(3)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 灰白色石英岩。 1.2.6.2地质构造

场地位于新华夏系夏式构造体系中的和桥~北涸断裂带(北东向)内,江阴复式背斜的北翼,复式背斜轴向50o~60o,呈微向北突出的弧形,总长约50公里,宽约12公里,与褶皱面大致直交的北西向扭性、张扭性断裂较发育。 1.2.6.3地形、地貌

拟建码头所在地—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之上,附近有君山、黄山、肖山等弧丘突起,该处平原大都地势低平,拟建码头位居中山码头和白屈港之间,近代长江河谷地貌,长江的岸线自上游向下让肖山后,在场地内转而向北,在孔ZK18一L7一线以南形成长江高漫滩,高程在4.51~5.41m之间(吴淞基准面);长江河谷在场地的西部争肖山一带,地形陡峻,坡降大;沿岸有人工构筑的长江防洪大堤,堤面高程9.25m左右。场地附近的水深条件良好、航行槽宽、后方陆域宽广。

6

——0803010213 08港航2班 戴天成

el+ dl

)

江阴澄通港1万吨级件杂货高桩码头设计说明书 7

1.2.7地震

拟建码头所在区的基本地震烈度为六度,水工建筑物按六度设防。 1.3 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

本工程位于长江下游的江阴市,该地区砂、石料十分丰富、质地良好;工程区陆域场地平整,紧邻港区的滨江大道及通港路与港外道路相连,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施工用电接自邗江县供电局;施工用水接自江阴市邗江滨江自来水有限公司;通信引自江阴电信局邗江电信分局,施工条件良好。

2总平面布置设计计算

该码头所处河段处于长江潮区界与潮流界之间,属于河口港码头。该河段内水位在潮汐的作用下变化较为明显,所以平面布置与工艺设计均按《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有关规定确定,以下引用规范时不再赘述规范名称。根据地质钻孔资料,拟建码头位置的水下表层土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层,此土层工程性质极差,再结合水文、货种、装卸工艺、施工条件以及与已建内港池泊位的协调等因素综合分析,本港区宜采用高桩梁板式码头结构型式。由设计资料可知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码头吨级低,水深浅,无法接纳大型船舶停靠装卸且内港池淤积严重,需常年挖泥。所以,考虑到通过浚深来满足码头建设要求后可能会出现常年淤积的问题及港口的长远发展,拟将码头直接建在所需要的水深处,同时码头应尽量顺从水流方向,即码头布置型式选用顺岸式。根据地形地质剖面图可知其岸坡平缓,故无需挖方填方, 即可利用天然岸坡,由于码头前方工作地带与岸边有一定的距离故宜用引桥连接,接岸结构用挡土墙。

2.1码头主要尺度的拟定 2.1.1泊位长度

根据规范,对有掩护港口的通用码头,单个泊位长度可按下式确定:

Ld?Lc?2d

式中Ld——码头泊位长度(m);

Lc——设计船长(m);

,采用表2.1.1中的数值。 d——富裕长度(m)

Ld?Lc?2d?150?2?(12~15)?174~180m取180m

表2.1.1 富裕长度 Lc d 2.1.2 泊位宽度

86~150 12~15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Bd不小于2倍设计船宽,所以取Bd?2?20?40m,如图2.1所示。 2.1.3 码头前沿顶高程

7 ——0803010213 08港航2班 戴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