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期末法理学导论99年-08年试卷及参考答案(答案试题分开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国政法大学期末法理学导论99年-08年试卷及参考答案(答案试题分开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c28d70eb14e852459fb57d0

付姿祯整理 中国政法大学信息资料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

1999年法理学导论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2、行政法与行政法规 3、法学与法理学 4、法制与法治 5、制定法与成文法 四、改正错误

1、道德与法律的差别之一在于法律具有强制性,道德不具有强制性。 2、行政法规的内容都属于行政法部门;行政法内容都来源于行政法规。 3、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两者密切联系,有权利能力就有行为能力,有行为能力就有权利能力。

4、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不调整人的主观思想,因此人的主观状态在法律上没有意义。

5、法来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法具有科学性。

6、社会主义法和道德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意味着道德所赞成的,也是法律所要求的。

7、一个人的行为要么合法,要么违法。 五、分析与问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

(1)根据法律规则跳帧行为的方式的理论,请指出这一项规则属于什么性质的规则?

(2)在逻辑结构上,这一规则由哪些要素组成,并请写出各部分的具体内容。

2、1999年10月24日零时,中国籍留美女学生胡路在美国休斯顿被枪杀身亡。根据经过美国警方调查,一美国公民为犯罪嫌疑人。

第1页 共44页

付姿祯整理 中国政法大学信息资料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

(1)在法的效力上,根据什么原则,此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又根据什么原则,此案适用美国刑法? 3、请指出下列事项各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哪一种?

铁 路 支付5000元赔偿费 王朔的小说《看上去很美》 选举昌平县人大代表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适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林某得知北京某商场正在销售假冒格兰仕品牌的微波炉,遂购买了一台价值1000元的假冒微波炉。第二天,林某以商场欺诈销售为由,要求商场赔偿损失2000元。问:

(1)根据什么法律解释方法,可以认定林某是消费者,并略加分析; (2)根据什么解释方法,可以认定林某不是消费者,并略加分析。 5、1999年12月15日,香港终审法院裁定,香港两居民涂污国旗和区旗的行为是犯罪,并指出这是对发表自由有限度的限制。问:一般说来,法律对公民的自由进行必要限制的标准或理论有哪些?并请对这些标准或理论的内容略加解释。(至少三种)

6、“什么是法”的问题,是法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此,法学界存在一种观点,即“恶法亦法”。请说明:

(1)“恶”的含义:(2)“恶法亦法”的法事一种什么意义上的法: (3)人是否应服从恶法,理由何在?

1999法理学导论A参考答案

四、1.两者都具有强制性,差别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道德具有社会强制性。

2. 行政法规内容不都属于行政法部门,也有其他部门法内容,如劳动法、环保法、经济法部门。行政法内容来源于行政法规,也来源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等。

3.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有行为能力一定要有权利能力。

第2页 共44页

付姿祯整理 中国政法大学信息资料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

4.主观状态依附于行为,具有法律意义,如主观过错。

5. 法律上所要求的,也是道德所赞成的,但不能反过来。法律只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6. 法的物质制约性与法的科学性是两个概念,并不一定统一。 7.一个人的行为也可能是中性的,既不合法,也不违法。 五.1.(1) 授权性规则

(2)假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行为模式: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

2.(1)属人原则,保护主义原则 (2)属人原则,属地原则 行为结果或行为

4.(1) 历史解释、法意解释、目的解释或扩大解释。分析要点如:当初制定此法的目的是为了打击假冒劣质产品;购买动机和目的不在考虑之列。

(2) 字面解释。分析如:为了生活消费购买商品才是消费;为赢利购买商品是经营行为。

5. 答案要点如下:a 促进行为人自身的利益或极端法律家长主义;b 促进他人或公共利益或福利原则;c 防止对行为人自身的伤害或法律家长主义;d 仿制对他人或者公共利益的损害或伤害原则或冒犯原则等。 6.(1) 不道德或非公正 (2) 国家法、习惯法

(3) 服从:守法是基本义务;各人对善恶的判断不一;不服从会导致无秩序,等。

不服从:法应当体现正义;阻止将恶的东西制定为法;避免合法的恶行逃逸制裁,等。

1999年法理学导论试卷B

第3页 共44页

3. 物 行为结果或行为 精神财富

付姿祯整理 中国政法大学信息资料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

一、名词解释 1、执法与司法

2、法典编纂与法规汇编 3、法的形式与法的渊源 4、司法解释与共同解释

5、调整型法律关系与第一性法律关系 四、改正错误

1、法律义务实际上就是法律责任,义务人必须依法履行。

2、在我国,各种制定法以及习惯、判例和政策都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3、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因此,只能具备了法律规范,就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

4、只要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地执行法律规范,法律就能得到全面的实施。

5、行政解释是行政机关对行政法规、规章的解释。

6、法的物质制约性说明,法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是法的本质。 7、在强调和实行法治的现代社会,道德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功能逐渐弱化,最终必将被法律完全取代。 五、分析与问答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第五款规定:一切适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1)根据法律规则调整行为的方式的理论,请指出这一规则属于什么性质的规则?

(2)在逻辑结构上没辙以规则由哪些要素醉成,并请写出各部分的具体内容。

2、一个澳大利亚人字悉尼抢劫了一位中国访问学者的电话。 (1)在法的效力上,根据什么原则,此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又根据什么原则,此案适用澳大利亚刑法。 3、请指出下列事项各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哪一种:

第4页 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