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庸笔下的“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浅析金庸笔下的“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c2b3a030740be1e650e9a2e

西安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作为民间力量的精英,侠便理所当然地承担了民众和志士仁人的理想。侠的民族大义表现在为国御敌——这本是军人的本份,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侠”,更是责无旁贷。

民族大义的本质是一种忠诚,是对历史、对社会的忠诚,扩大开来,也是对家人对朋友的忠诚。一个侠士若不具备这份起码的忠诚,就丧失了自己所赖以寄身的基础,但这也不是侠的最高的境界。

在金庸笔下,豪气干云、孔武有力、斗狠使勇,充其量只能算个壮士,慷慨任事、忠悯待人、义薄云天,也只是个一般的侠士,所以杨过一人一雕往来东西南北,问尽天下不平事,急公好义排纷解难,人称“神雕大侠”,可杨过却拒不接受那个“大”字。

郭靖与杨过在襄阳联床夜话,郭靖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金庸先生认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天下为怀、苍生为念,这才是侠的最高境界。

在《天龙八部》的最后,段誉和虚竹擒到辽帝耶律洪基,萧峰求辽帝一诺:终生不许一兵一卒越过宋辽边境。在得到保证后,萧峰随即折箭自杀以谢罪。萧峰为了苍生百姓的安危幸福,以一己之死,换来了宋辽两国的平安合睦,这正体现了一个大侠的最高境界。

金庸的“侠”的精神,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侠”,而是做为一种有责任的精英层,在为人民思考,为国家思考,为人类思考。他们考虑人应该怎样处理自己的感情与集体关系的矛盾,个人与集体的矛盾,正义与邪恶的矛盾,邪恶团体里的正义与正义团体里的邪恶的矛盾,个人面对自己的感情偏向和国家与民族矛盾时如何自处等等,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

金庸笔下的侠义英雄,从寻常的江湖豪客,到行侠仗义、济人困厄的一般侠士,到为国为民、天下为怀的大侠,层次分明,金庸继承了传统的侠意识,并发展光大了它,让侠从“布衣之侠”上升到了“侠之大者”,让侠的精神内涵得到了升华。“侠之大者”是金庸对传统侠意识的突破与升华,也是对中国武侠文化及整个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

三、金庸小说中“侠”的现实意义

- 9 -

西安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里,为我们塑造了诸多侠的形象,他们傲然于世、光明磊落、勇猛果敢、行事正义,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为朋友尽义,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理想人格之集大成者,更难得的在这些侠客义士身上,责任使命感,始终没有消退过,即使到了代表“反侠”的《鹿鼎记》中,涉及到原则问题时,小流氓韦爵爷也显得颇为高尚,他的身上也具有了政治责任感。这就表明,金庸“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从来没有消退过,而这样“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和政治情怀,恰恰是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屡仆屡起,渊源流长的原因所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集中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精神的“大义”,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厚重感。

金庸先生在一次采访中提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现实意义:“中国的传统思想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侠者,为国为民,见到有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看到人民受到欺压,就要发扬‘侠’的精神。现在中国已经很强了,但是如果有人欺负我们,干预统一台湾或是侵略我们,我们依然要有为国牺牲的精神。总的来说,当今社会依然应该有人主持公道,为社会贡献力量。非典流行的时候,就有医生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名誉和地位,去纠正社会上不对的事情,这就是侠义精神。”金庸先生对侠的现实意义的理解,让我们又回到了司马迁对“侠”精神的阐释,这正说明了在岁月的洗礼中,无论“侠”的外在怎么变化,其本质却没有改变,归根到底是要教化世人“做一个好人”。

结 语

金庸先生借助笔下的那个侠义世界,呈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父子之情,手足之情,爱人之情,朋友之情,他希望那些飞檐走壁、出神入化的武林高手不仅能在谈笑之间化解对方的招数,更能凭借他们的传奇故事,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扬到世界每个角落,展现华人的风貌,提升华人的形象,将“做一个好人”的理想经历一代又一代地潜移默化,得以发扬光大。

江湖的世界,侠客的世界只存在于书籍与影视中,但真善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正如金庸先生说的,现在不会武的人,也可以有侠气,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的人就是有侠气的人。千百年来,侠者的精神与境界就一直是中国人的理想人格,相信在全世界华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侠者的梦想,纵然

- 10 -

西安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我们没有侠的超世武功,但是只要我们能做到光明磊落、见义勇为、富有仁爱与正义精神也就足矣。

注释:

[①]贺宇慧,《谈古论今》,选自《金庸作品北京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②]司马迁,《游侠列传》,选自《史记》

[③]孔庆东,《金庸评传》,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④]司马迁,《史记》自序

[⑤]陈墨,《陈墨评金庸——孤独金庸》,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⑥]金庸,《倚天屠龙记》后记,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1999年版 [⑦]覃贤茂,《萧峰:近乎完美的第一大英雄》,农村读物出版社,1998年版 [⑧]孔庆东,《空山疯语》,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文献:

[1]钟晓毅,费勇.金庸传奇[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2]陈墨.孤独之侠——金庸小说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9. [3]倪匡.我看金庸小说[M].台湾:台北远景出版社,1984. [4]沈登恩.诸子百家看金庸[M].台湾: 台北远景出版社,1984. [5]扬兴安.金庸的笔下世界[M].香港:香港博益出版社,1983. [6]陈墨.金庸小说赏析[M].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7]沈西城.金庸与倪匡[M] .香港:香港利文出版社,1983. [8]舒国治.读金庸偶得[M] .台湾:台北远景出版社,1982. [9]倪匡 .再看金庸小说[M].台湾:台北远景出版社,1984. [10]叶萱.金庸的侠路历程作者[N].中华读书报,1999—3—12(3). [11]金庸.韦小宝这小家伙·侠之大者金庸评传·附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1994.

[12]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3]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 11 -

西安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4]覃贤茂.张无忌:仁慈宽恕和随波逐流[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8. [15]刘昭华.金庸“大侠”:侠今何在[J].北京青年周刊.2009,(9):实力派. [16]金庸,林翠芬.金庸谈武侠小说[J].明报月刊.1995,(1)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