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自主—互动—探究”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自主—互动—探究”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c5457f06c175f0e7dd137be

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地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重要的任务。特别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这势必对教学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所需要的教育环境条件,特别对教师观念转变、理解水平的要求等等,不是课程标准本身就能解决得了的。由此引发一系列困惑、疑虑、担忧也都是很正常的。当前,急需的工作就是要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梳理,对一些牵涉教学实施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作出回答,以保证课程改革的实效。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建构“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学物理教育的功能以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其中特别强调了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强调体验、认识和运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主体—互动—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着眼点正是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同时学生要主动地构建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深化教学改革就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创造性人才。这种\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形式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更多的是以人本主义的思想为基础,强调\以学为中心\,教学的设计是以教育对象的认知心理、认知特点、认知途径、认知要求为依据,提供展现各种知识的界面让学生选择学习。教与学的沟通是通过教学设计,对学习提供多种方式的辅导和帮助来实现。在这种形式中,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个能动的过程,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动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由认知心理学和创造心理学的理论可知,无论是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物理问题的实验探究,都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实地捕捉各种信息,产生各种疑问,分析信息并引出各种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学生在知识、观察、概念和问题的指引下,运用那些与构造物理学说有关的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并运用假设去解释所有的相关实验的能力;师生、生生交流和辩护的能力;判断假设是否得当并评估自己对概念理解的能力。 再则可以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了无痕迹的结合在课程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提高教师

素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课题组组长:朱琦 教务主任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戴苾芬 物理组长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课题组成员:

姜国平 高三物理教师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陈 庆 高一物理教师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吴克宁 高一物理教师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翁羽翔 高三物理教师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孟 明 高二物理教师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刘 蕾 高二物理教师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李劲松 高一物理教师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仇长帅 高三物理教师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陈 群 高二物理教师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薛仁芳 高一物理教师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朱琦 戴苾芬 课题论证: 朱琦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 资料搜集整理: 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朱琦 戴苾芬 最终成果总结:朱琦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方法:

主要是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这是因为,行动研究最有利于校本教科研与校本培训一体化建设,而典型个案又都出自行动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中的反思过程则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教师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步骤。 2、进行实验设计: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准备阶段阶段(2002年9月—2002年10月)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进行课题申请,开题论证,申报立项。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请专家来校指导。

3、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第二阶段-------2002年10月—2005实验阶段

研究和开发实验、多媒体课件,如何利用它们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并研究物理教科书各单元哪些内容、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哪些内容可以用“问题互动”模式教学;哪些内容可以用“讨论互动”模式教学;哪些内容可以用“实验探究”模式教学。“主体一互动一探究”的教学模式,必须强化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第三阶段------终期成果与鉴定阶段。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

2、对研究过程、结果进行全面归纳总结。撰写课题实验报告,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总结了“自主-互动-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策略。

这些策略的形成,是课题组成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的课堂实践研究而得出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一线教师实施“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也有着实践意义上的指导作用。 2、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转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由最初的模糊转为清晰,对科学课程标准的认识由最初的茫然转为理解,对科学探究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消极转为积极实践。第二,教师驾驭科学课堂的能力也有了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是实践层面上的自然科学课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无论是最初的理论研究,还是后来的行动研究,都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场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对教师实践科学课堂更有了明确的方向。第三,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了无痕迹的结合在课程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提高教师素质。第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的提高。教师们能围绕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实践、反思,并注意总结。课题组教师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文章多篇次;在各级各类的论文竞赛中也频频有奖3、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善,其科学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具体成果见附录。 六、问题与思考

“自主-互动-探究”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要实现科学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常用教学方式这一目标,仍任重而道远,原因在于:

1、时间问题。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而目前科学课与其它学科一样,一节课只有40分钟,有时不能满足学生开展自主-互动-探究的需要。

2、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需要开放的课堂,而高考的指挥棒又使我们老师在高三不敢让学生太自主,太探究。学生要做大量的题目,老师要灌输给学生很多的思维方法好让学生应万变。有限的课时(城市学校不可能象县中没有星期天),有时又会逼得老师不自觉地回到传授式地教学模式之中。 七、研究成果:

1、 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典型案例在全市开了公开课和教学讲座,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有些课在电视台录播

(1)公开课情况:

仇长帅:区公开网络课《恒定电流》市公开课《动量定理及其运用》 陈群: 区多媒体公开课《自由落体》

陈庆: 市公开课《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半导体、超导体》 《楞次定律》、《简谐运动》 吴克宁:《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用牛顿定律“看”运动》 刘蕾: 《玻意耳定律》

戴苾芬:市公开课《超重失重》 空中课堂《近代物理初步学习指导》 《光的折射与反射复习》

朱琦: 市公开课《电阻的测量》、《动量守恒定律》 《全反射》、《光的干涉》

在南京电视台录制“空中课堂”——“机械能”;

受南京市教育局委托录制“高三物理中的图象问题”专题讲座,此光盘发送南京市各所学校。 在南京电视台录制“名师课堂”——高三复习讲座“光学与近代物理” ; 在南京电视台录制“名师课堂”——高三复习讲座“图象与临界问题” 。 李劲松:《速度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姜国平:《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的运动》 (2)教学讲座情况: 朱琦

①2002年2月对全市高三物理教师开“高三电学复习”教学讲座 ②2002年11对全市物理教师开“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 ③2003年12月对全市物理教师“磁场教材分析”教学讲座 ④2004年12月对全市高三物理教师“高三复习教学讲座-电学” 戴苾芬

①2004年一月对全市高三物理教师开“高三原子物理复习”教学讲座 ②2004年十二月对全市高一物理教师开“牛顿运动定律”教学讲座 2、课件获奖情况:

陈庆 《简谐运动》课件在全国第三届多媒体与网络物理教学评比二等奖 《楞次定律》课件在市第二届中小学CAI优秀课件评比二等奖 《内燃机》获省课件评比二等奖

李劲松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课件在市第二届中小学CAI优秀课件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