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政策与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企业信用政策与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c76a96cb7360b4c2e3f64f3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得赔偿。但债权人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申请破产还债,因为破产还债的清偿顺序为:职工工资和劳保、所欠税款、还债,破产财产不足清偿统一程序时,是按照必烈分配的,所以如果采取破产还债,那企业收回的债务势必将减少很多。

(五)提高我国的信用销售比例 1、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

由于缺乏对营销人员的管理,致使部分营销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工作出现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了风险和损失。有些营销人员为了增加营业额,在不对客户做任何信用调查和审核情况下或者抱着侥幸心理的情况下,贸然与客户签单,结果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更有甚者利用企业提供的资源去培育和巩固与客户的私人关系,使客户变成个人的财产,利用自己掌握的客户关系赚取外快,使企业利益外流。所以,企业要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提高营销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他们对公司的责任心,对于利用自己掌握的客户关系赚取外快者,企业要予以严惩,法律也要给予制裁。

2、加快政府信用信息的资源整合,健全公共信用信息社会服务功能 加快包括政府监管信用信息在内的全社会非金融信用信息全面整合,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全面覆盖。主要做法有:一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各部门信用信息的互通,以确保信用数据全面、及时、准确,为全社会提供完整信息、功能齐全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满足金融领域的实际需要,满足信用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 政府加大对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投入,努力创新,完善国民信用资料。这样可以降低我国企业的坏账准备率,提高企业间的信用销售,让我国企业积极加入信用销售的行列,促使我国信用交易的蓬勃发展。

(六)提高信用意识,加强信用管理的法律保障 1、加强信用管理法,提供法制保障

我国社会的法制还不健全,国家应该积极推动信用法制建设,在贯彻国务院和省机关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法规基础上,适时制定出台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信用服务机构设立及其从业人员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由政府信用主管

9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部门会同征信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信用法规体系。在完善的信用法规体系下,我国企业的信用政策就有待得以实行和受到法律的保障。

2、增强社会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加强公民思想建设,提高广大公民的信用意识和道德水平,将诚信建设作为评选表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重要标准没贯穿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信用教育从小、从每个人身上抓起,国家要扶植培养高层次的信用专业人才的前提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让发达国家见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同时,并促进我们与世界的良好经济合作。

结论

信用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消费者、企业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今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信用也就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并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阐述了企业缺失信用的危害性,接着分析了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治理企业信用缺失的几点建议。这些都时刻提醒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予以坚定不移的监督执行,带给企业的将是防范抵御信用风险能力的显著增强以及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直接提高。同时,这项制度应及早在整个社会得到普遍推广实施,全面形成市场互动效应,以便从中取得更大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改善企业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所能起到的作用,这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是十分重要的。

10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韩莉.浅谈企业信用政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 [2]胡建阳.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辽宁经济,2010(1) [3]杨永刚.浅谈企业信用政策.北方经济,2008(10). [4]赵红建.应收款项管理方法探析.辽宁经济,2010(3). [5]金敏.浅谈企业信用政策的选择.财会通讯,2008(3). [6]潘向阳.企业信用政策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9(8). [7]刘静.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辽宁经济,2010.(2)

[8]邹开亮.信用公示与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研究.改革与战略,2010(5). [9]冯刚.应收款项管理研究. 财会通讯,2010(9)上.

[10]赵艳.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8(1). [11]冉光圭.企业信用决策模型及应用.财会研究,2008(12).

[12]蔡香梅.企业应收账款质量评价的因子分析法,财会月刊,2010(11)下. [13]陶云龙.浅谈企业的信用政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 [14]高玉丽.对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初步探讨,2010(4)下. [15]缪明杨. 论守信用的激励与反信用的约束.财经科学,2008(6). [16]魏开永. 中国老板沉思录 2010(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