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值班员岗位教材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地铁值班员岗位教材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c82002a284ac850ad0242d5

一、火灾的危害

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是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但火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健康和智慧,从而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火又是一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多发性的灾害,随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火用电的不断增多,由于人们用火用电管理不慎、或者设备故障、或者放火等原因而不断产生火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燃烧与火灾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三)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1.火灾的定义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火灾分为A、B、C、D四类。

(四)燃烧中的几个常用概念

1.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2.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3.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

4.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亦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生物、物理、化学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最后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

5.闪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初次发生闪光时的温度。各种油品的闪点可通过标准仪器测定。闪点温度比着火点温度低些

(五)热传播的途径和火灾蔓延的途径

火灾的发生、发展就是一个火灾发展蔓延、能量传播的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量传播有以下三种途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1.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导热系数愈大、厚度愈小、传导的热量愈多。

2.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火场中通风孔洞面积愈大,热对流的速度愈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3.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火灾在建筑物之间和建筑物内部的主要蔓延途径有:建筑物的外窗、洞口;突出于建筑物防火结构的可燃构件;建筑物内的门窗洞口,各种管道沟和管道井,开口部位;未作防火分隔的大空间结构,未封闭的楼梯间;各种穿越隔墙或防火墙的金属构件和金属管道;未作防火处理的通风、空调管道等。

二、灭火的基本原理

由燃烧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可以得知,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1.冷却灭火: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作用。

2.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

3.隔离灭火: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

4.化学抑制灭火: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

第三章 车站安全管理

第一节 行车安全的基本要求

一、行车安全概述

轨道交通运行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要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行车工作的影响,如人的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而这些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后果将辐射到安全、服务、运营乃至社会的各方面。

1. 行车安全的概念

轨道交通运输的产品是乘客的位移,实现位移的必要手段为列车运行,通常把列车的组织和运行工作统称为行车工作。行车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的主要工作,也是最容易产生不安全的因素的工作环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大部分不安全现象都在行车工作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保证行车工作安全的同时也就是保证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行车安全一般是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运送乘客的过程中对行车人员、行车设备以及乘客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安全。行车安全工作包括:行车调度安全、列车驾驶安全、车站作业安全、接发列车作业安全、调车作业安全等。

2. 行车安全的意义

行车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核心部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本身而言,行车安全不仅是运营生产的基本要求,而且它的质量指标也成为衡量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安危,涉及社会稳定和企业的形象,因此,确保行车安全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行车调度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大联动机,具有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和协同动作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工作是一个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多部门、多单位所组成的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种间紧密联系和协调一致对于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行车调度是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特点

而设置的行车工作的统一指挥者,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大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工作由调度控制中心实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以使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协调工作,保证列车安全、正点地运行。行车调度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及运输质量。

1. 行车调度工作的基本任务及作用 ⑴ 行车调度工作的基本任务

① 组织指挥各部门、各工种严格按照列车运行图工作。

② 监控列车到达、出发及途中运行情况,确保正常列车运行秩序。 ③ 当列车运行不正常时,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秩序。 ④ 及时、准确地处理行车异常情况,防止行车事故的发生。 ⑤ 随时掌握客流情况,及时调整列车运行方案。

⑥ 检查监督各行车部门执行运行图的情况,发布调度命令。

⑦ 当发生行车事故时,按规定程序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积极参与组织救援工作。

⑵ 行车调度在行车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行车调度贯彻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组织协调行车有关各部门、各工种的工作,指挥和监督行车工作的全过程,保证行车工作均衡协调、安全准确运行。

在日常运输工作中,行车调度负责编制日常运输工作计划,发布各种有关行车的调度命令,组织行车各部门协调动作,保证列车按列车运行图运行,实现日(班)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负责监督和检查行车各部门执行运输工作日常计划和规章制度的情况以及列车运行情况,及时组织处理和排除各种危及行车安全的意外情况;遇发生行车事故或灾害而中断行车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组织事故救援,迅速恢复行车,保证运输畅通。

概括起来说,行车调度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指挥行车人员完成各项行车作业,保证列车安全正点运行。

② 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行车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纠正各种违章现象,及时处理行车中发生的问题,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发生行车事故。

③ 在发生事故后,积极组织救援,减少事故损失。 2. 行车调度安全指挥工作的基本要求

调度指挥必须坚持安全生产,正确及时地指挥列车运行,防止因指挥不当造成事故隐患。遇突发事件时,要冷静、正确、及时处理,必须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