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0933(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普通心理学0933(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c8ca27a5acfa1c7aa00cccd

二、情绪调节的特征 三、情绪调节的类型 四、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五、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 六、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二)考核要求

1、识记:情绪:是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绪概念既可以运用到人,也可以运用到运动。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是情绪的体现。情绪常常通过人的面部表情流露出来。

情感:是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深刻性和持久性。比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等。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

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表情: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

身体的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2、功能:(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

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

(3)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活动,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

程。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和瓦解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责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4)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

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2、领会: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2)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 (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 (4)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1、前额皮层。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前额皮层的各个部分与情

绪有关。(1)正常人的研究表明,由情绪电影诱发的厌恶和恐惧能提高右侧前额叶和前部颞叶的激活,而诱发的积极感情能引发相反的不对称激活模式。在消极感情产生时,右侧的前眶额、前脑回的代谢率提高。在积极感情产生时,左侧后中央脑回的代谢率提高。(2)脑损伤病人研究,发现左侧前额皮层损伤后出现抑郁症。(3)情绪障碍的研究发现,当社交恐惧症者期待公开演说时,与控制组相比右侧前额皮层被强烈地激活。右侧前颞区的激活也显著高于控制组,而左侧前颞区的激活低于控制组。

2、杏仁核。杏仁核对知觉和产生消极感情有重要作用,在厌恶学习中也很重要。 3、海马和前部扣带回。海马在情绪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前部扣带回在情绪反应中

也有重要作用。

4、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唤醒,它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

5、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化与情绪。研究发现,在积极情绪时,左半球出现较多的

电位活动,而在消极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1、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活动过程中,总伴随着一

系列的生理变化。当某种情绪产生时,将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一般而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副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抑制活动。

2、情绪与分泌系统。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内外腺体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分泌

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可作为某种情绪状态的客观指标。例如,人在悲痛或过分高兴时往往会流泪,焦急和恐惧时会冒汗,焦虑不发者血液中肾上腺素增多等。

3、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是以由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所形成的神经

回路为基础的生理反馈系统,它支配和调节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各种表情行为,是这些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

情绪与唤醒模式、

情绪的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

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第四编 人的心理特性 第十一章能力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能力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三、能力、才能和天才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一、能力的种类 二、能力的结构 第三节 能力测量 一、一般能力测量

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 第四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二)考核要求

1.、识记:能力:能力的概念很复杂。一般认为,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我们平时所说的能力,既包含对某项任务或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又包含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能力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知识: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有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陈述性知

识,即“是什么”的知识,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即“如何做”的知识。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技能也是一种个体经验,

但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因而与知识有区别。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的动作是由外显的机体运动来实现的,其动作的对象为物质性的客体,即物体。心智技能的动作,通常是借助于内在的智力操作来实现的,其动作对象为事物的信息,即观念。

才能: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不是依靠一种能力,而是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

这些能力互相联系,保证了某种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叫才能。

天才:能力的高度发展称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它使人能顺利、独立、

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的活动。天才往往结合着多种高度发展的能力。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

括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和创造力: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顺利

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2、领会: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1、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

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

2、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3、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1、童年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

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随着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2、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

3、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

步上升的。

4、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

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