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2说明文阅读(一)语文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2说明文阅读(一)语文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caf1a1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a

(广西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2说明文阅读(一)

语文版

考点跟踪突破12 说明文阅读(一)

一、(2016·南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 房 四 宝

①“文房”之名,起于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笔、墨、纸、砚为文房所用,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南宋初年,陆游甚至把“文房四宝”叫做“文房四士”:“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文房四士”品类繁多,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

②毛笔,据说是秦朝大将军蒙恬创制的。实际上,湖南长沙楚墓中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毛笔。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几乎是一整套文房四宝,除了以简代纸外,笔、墨、砚均全,这是汉文帝时的产物。毛笔的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健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毫齐整;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毛笔产地,唐宋时期,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笔,为无上佳品,“千金求买市中无”。明清以后,为浙江湖州所产的湖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③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纂》上说:西周“邗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个扁圆形的砚石,压在墨颗粒上加水磨细。后代的墨确是提烟所成,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熏加黄明和麝香、冰片等制成。南北朝时,河北易州墨就很有名,又以奚氏出品为最佳。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徽州,改进了先前的制墨方法,制成“新安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徽墨的特点是:“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施以五彩,精美异常。

④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麻制的纸。东汉蔡伦采用多种材料,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晋安帝时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品。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后逐渐扩大到用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棉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誉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被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

⑤砚,西汉时即已使用。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端溪,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之若婴儿之肌肤。歙砚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歙县是县治,同在一地。所以歙砚与徽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地的姐妹。 歙砚的特点,据《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端砚资源缺乏,名贵者已不多。歙县地处黄山之阳,取材广泛,近年仍有镂刻工极细之艺术大砚出产。洮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取之极难。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石砚,而是取河泥,反复淘洗、过滤,烧制成砚。

⑥文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品。

(选自《中国文房四宝》,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的结构形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A.总—分—总 B.总—分 C.递进式 D.连贯式

1 / 6

(广西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2说明文阅读(一)

语文版

2.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A.打比方 B.分类别 C.下定义 D.引资料

3.下列与“文房四宝”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是南宋诗人陆游对“文房四宝”的吟咏。 B.“文房四宝”品类繁多,史上著称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至今仍享有盛名。 C.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一整套汉文帝时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均全。 D.融汇了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形式的“文房四宝”,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 【解析】出土文物中没有纸。

4.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D ) A.宣州所产“紫毫笔”唐宋时期千金难求,“湖笔”成为文房四宝名品则是在明清之后。 B.避乱徽州的奚超父子改进了制墨方法,制成徽墨,使之“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C.宣纸“滑如春冰密如茧”,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 D.歙砚与徽墨同产一地,歙砚细润如玉,扪之若婴儿之肌肤,被誉为“群砚之首”。 【解析】扪之若婴儿之肌肤,被誉为“群砚之首”的是端砚。 二、(2016·来宾)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 国 瓷 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巧夺天工。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酒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中国瓷器的胎质是具备透明性,有素肌玉骨之像。 B.中国瓷器都是用我国蓄藏丰厚的高岭土作为原料。

2 / 6

(广西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2说明文阅读(一)

语文版 C.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中国瓷业的一个主要生产地。 D.自古以来,中国瓷器的纹饰完全由烧瓷艺人自己设计。

【解析】A项原文“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B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D项说法过于绝对,中国的瓷器并不是完全由烧瓷艺人自己设计。

2.下列对第④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比较 B.摹状貌 C.举例子 D.列数字

【解析】第④段主要采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第①段的画线句子删去加点的“主要”一词也不影响表达的效果。 B.第④段用日本木村重信先生的撰文强调了烧结火候的重要性。 C.第⑤段按时间顺序从纹饰的角度介绍了中国瓷器的特点。 D.选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

【解析】删去“主要”一词,不能显示出中国瓷器名扬天下的主要原因。 三、(2016·钦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细菌竟然可以“吃掉”塑料

①塑料是当今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过,废旧塑料一旦被丢弃,就会变成大自然中难以被降解的顽固垃圾。英国《独立报》网站近日报道,日本科学家新发现的一种细菌却以塑料为“蜜糖”,将其降解。

②所谓降解,主要是指在热、光、机械力、化学试剂、微生物等外界因素作用下,聚合物发生了分子链的无规则断裂、侧基和低分子的消除反应,致使聚合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简而言之,就是物质被分解成了更加基础和“贴近自然”的成分。

③负责进行生物降解工作的主要群体是微生物,以它们来说,降解的主要目的是“填饱..肚子”。它们吃什么就相当于在降解什么。种类繁多的微生物携带各式各样的酶类,帮助它们从其他生物不需要的东西中获得能量和营养。

④取材自植物纤维的纸张和布片,就比较适合微生物的胃口,也就是可降解。与它们相比,取材自石油的塑料,之所以被视为污染环境的材料,就是因为它很难降解——微生物从塑料那里得不到什么养分。

⑤研究者从一个塑料瓶回收点收集了250份被PET(塑料瓶的主要成分)污染的样本,包括废水、土壤等。然后,他们将微生物投入以PET薄膜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中,发现有多种微生物都聚集在PET薄膜上,对其进行分解。研究人员成功地从该微生物群中分离出了PET分解细菌,并将其命名为“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株”细菌。

⑥为什么它们能够分解PET薄膜?进一步的生化分析显示,当这些细菌黏附在塑料薄膜上的时候,它们能够分解出名为PET降解酶的蛋白质,将PET降解,再将降解后的产物运入体内进一步“消化”。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原来“201—F6”株的强大功能分别来自两种被他们称为“PETase”和“MHETase”的酶,这两种酶可以帮助“201—F6”株在常温下将PET稳定的结构高效地分解成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生成的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能够被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⑦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其实也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很多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物质,只要搭上科学的顺风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和人类的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本文采用了“分—总”结构,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3 / 6

(广西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2说明文阅读(一)

语文版 B.题目用细菌“吃掉”塑料的说法说明细菌能降解塑料,形象准确。

C.第③段加点的“主要”一词说明在生物降解工作中以微生物为主,另外还有其他群体。

D.第④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取材自石油的塑料相对于纸张和布片,更难被微生物降解。

【解析】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

2.下列关于细菌“吃”塑料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细菌“吃掉”塑料的过程,其实是塑料被分解成更加基础和“贴近自然”的成分的过程。

B.细菌“吃”塑料的主要目的是“填饱肚子”,从塑料中获得能量和营养。 C.PET分解细菌黏附在塑料薄膜上时,能够分解出名为PET降解酶的蛋白质,进而“吃”以PET为主要成分的塑料。

D.在任何情况下,有“PETase”和“MHETase”这两种酶的帮助,细菌都可以将塑料“吃掉”。

【解析】“任何情况”与“都”过于绝对化,与原文“这两种酶可以帮助‘201-F6株’在常温下PET稳定的结构高效地分解成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不相符。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C ) A.“降解”是聚合物发生了分子链的无规则断裂、侧基和低分子的消除反应,致使聚合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的过程。

B.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因为它们只能被微生物分解。 C.PET分解细菌是研究人员将微生物投入以PET薄膜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后,从微生物群中成功分离出来的。

D.所有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物质,只要搭上科学的顺风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和人类的生活。

【解析】A项缺少“热、光”等先决条件,表述不准确。B项强加因果,而且“只能”太绝对。D项原文中是“很多”而非“所有”。

四、(2016·贺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让智能手机出卖你

杨 洋

①目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有一半以上都选择了ROOT或者越狱,两者都是获得设备..的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只是安卓和iOS系统的叫法不一样罢了。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就是可以任意安装未经认证的第三方程序,自主启用或禁用任一进程以及硬件,甚至有权修改系统的参数和文件。但凡ROOT或越狱成功,如果有不法分子侵入了用户的手机,轻则用户隐私不保,重则手机变砖。

②如今,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使用二维码,它既可以是文本信息,也可以是网络连接。无须键盘输入,只需要用摄像头扫一扫,或是图片直接识别,便可轻轻松松地获取信息。但这块“风水宝地”也已经被不法分子锁定,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的很有可能是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程序。

③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次出现的提示。很多时候一次跳出多个提示,如果用户不留意内容,就容易都点“允许”了。有些“允许”的协议说不定就是一张“卖身契”,什么通讯录、账户信息都允许获取,个人隐私就这么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了。

④相信大家对于微信诈骗已经见怪不怪了,例如“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都可能让手机用户成为诈骗或者骚扰的对象。为了避免此种使用风险,用户可以点击“设置——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