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cb4f8272f60ddccda38a0ef

建设。

八、加强公共安全服务管理

28、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扩大安全生产监管覆盖面,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深化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和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预防重特大交通、火灾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深化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行业等领域安全专项治理,防止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29、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结合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大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作用,落实卫生、农牧、质量技术监督、工商、食品药品、工业商务、粮食、民族宗教等部门的监管责任,探索建立联合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管理,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好药品安全全程监管及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清真食品行业发证工作,严格畜禽屠宰环节监管,强化初级农产品的种养殖环节安全管理。坚持集中整顿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实行食品药品事件及时通报、责任倒查、举报投诉、来源追溯、缺陷产品召回五项制度。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自律带动作用。认真执行药品“三统一”制度,强化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管,加大高风险和重点药品品种监管力度,整顿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秩序,确保用药安全。

13

30、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军地配合、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细化县、乡镇二级应急预案,规范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制度。加快构建快速高效的应急处臵体系,完善应急指挥和通信系统,建立应急管理信息网络,确保信息快速传递、及时处理。加强维稳信息队伍建设,提高其发现、掌握信息的能力。加快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形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发布、辅助决策和分析评估为一体的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加强避险疏散基地建设。加强公安消防、矿山救护、地震救援、水上救援、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危险化学品处臵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逐步在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企业中建立民兵应急组织,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处臵和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社会消防安全工作,有效遏制火灾发生。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知识和相关法规宣传,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

九、建立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31、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加快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全民创业园建设,认真落实《关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加快县、乡镇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就业培训,促进全民创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展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创造条件拓宽就业渠道。

3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重要基础,下大力气解决好教育、住房、就业、安全生产、收入分

14

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救助等民生问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生活、医疗、住房、教育、司法等保障制度和专项救助制度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安抚关怀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种福利服务机构。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加快推行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推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预付制,合理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继续加大工伤保险办法实施力度,重点推进建筑等高风险企业职工参保。制定《中宁县临时救助制度》、《中宁县城乡医疗救助办法》,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研究制定失地农民、城乡困难家庭、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优惠办法,全面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

33、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城乡低收入和贫困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加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城中村开发改造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确保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34、强化困难群体救助。逐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机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救助水平。加大对孤儿、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困难职工的救助力度,确保救助率达到100%。继续开展扶贫解困活动。鼓励民营企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募集慈善基金,构建各方参与社会救助的工作机制。

35、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特殊教育。深入推进医

15

药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臵卫生资源,美化改善诊疗环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积极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逐步完善公园、居民小区等公共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建立优良的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居民生活秩序,把城乡社区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十、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36、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严格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高举保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两面旗臶”,推动和谐宗教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新型民族关系。

37、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在普法宣传、反映民意、化解矛盾、维护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为载体,促进各族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加强交流合作,形成“相互尊重、互相帮助”的和谐局面,激励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切实把“维护团结、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积极贡献”变成宗教界的自觉追求,努力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贡献。加强宗教人员教育培训,切实做好宗教教职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完善宗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选聘备案制度,建立宗教教职人员考核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