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大气环境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地球的大气环境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29662de2bd960590c677c0

14.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答案 D

15.有关图示第七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答案 A

16.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B.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答案 B

(09年广东地理第19,20题)读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18题。

17.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 A

18.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5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答案 C

(09年海南地理第10,11,12题)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19~21题。

19.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答案 C

20.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21.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 )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答案 B

(09年上海文综第18题)

22.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 )

A B C D 答案 A

(09年上海地理第六题) (六)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 23.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 ) A.对流层、电离层 B.平流层、电离层

6

C.平流层、中问层 D.对流层、中间层 答案 B

24.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 )

答案 A

(09年广东文基第37,43题)

25.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答案 B

26.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答案 D

第二部分 三年模拟题汇编

2009年联考题

题组一

(福建省漳州三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天气系统图”,回答 1-2 题。

1.左图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右图中( ) A ① 线绘制的 B ② 线绘制的 C ③线绘制的 D ④ 线绘制的 2.右图所示天气系统( ) A 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B . P 处气温高于 Q 处气温 C 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D 多出现在海洋上,陆地一般不会出现 答案 1.D 2.B

7

)( )(

3.(江西省上高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练)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答案 D

(福建省才溪中学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气象部门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简称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低于10摄氏度的时间夏季,10-22度之间的分别为春秋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

4.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5.若此时从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 )

A.降雨形成原因可能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锋面在附近活动,并可能诱发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

8

段为冬季,高于22摄氏度的为两季。 读图9“2008年11月7状况”,回答4-5题。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