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二)课程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水质工程学(二)课程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37908971fe910ef12df86e

5.2总平面布置结果

污水由南边排水总干管截流进入,经处理后由该排水总干管排入河流。污水处理厂呈长方形。综合楼、职工宿舍及其他主要辅助建筑位于厂区西南部,占地较大的污水处理构筑物在厂区东部,沿流程自南向北排开,污泥处理系统在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东部。厂区主干道宽7米,两侧构(建)筑物间距不小于15米,次干道宽4米,两侧构(建)筑物间距不小于10米。

该厂平面布置特点为:流线清楚,布置紧凑。回流污泥泵房位于氧化沟和二次沉淀池一侧,节约了管道与动力费用,便于操作管理。办公室、生活住房与处理构筑物、泵房等保持一定距离,位于常年主风向的上风向,卫生条件与工作条件均较好。在管线布置上,尽量一管多用,如超越管、处理水出厂管都借道雨水管泄入附近水体,而剩余污泥、污泥水、各构筑物放空管等,又都与厂内污水管合并流人泵房集水井。第二期工程预留地设在一期工程右侧。

具体布置见图。

- 30 -

第六章 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的任务是:确定各处理构筑物和泵房等的标高,选定各连接管渠的尺寸并决定其标高。计算决定各部分的水面标高,以使污水能按处理流程在处理构筑物之间通畅地流动,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6.1 控制点高程的确定

1.进厂管有一根,流量为0.707m3/s,选用800mm的钢筋混凝土圆管,进厂端设计管内底标高为33.0m。

2.考虑将出厂水通过重力自流排入附近的河流。河流20年一遇的洪水位为37m。因而可以确定出厂管的管内底标高,出厂管选用1200mm的钢筋混凝土圆管一根,出厂水距离排放点河流3km,总水头损失为3.38m,出厂水排放的水位标高应不低于37m+3.38=40.38 m,拟取40.4m。

6.2 各处理构筑物及连接管渠的水头损失计算

污水处理厂的水流常依靠重力流动,以减少运行费用。为此,必须精确计算其水头损失(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时,精度要求可较低)。水头损失包括:

(1)水流流过各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包括从进池到出池的所有水头损失在内;在作初步设计时可按下表估算。

- 31 -

(2)水流流过连接前后两构筑物的管道(包括配水设备)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与局部水头损失。

(3)水流流过量水设备的水头损失。

表1 构筑物水头损失表

构筑物名称 二层池 氧化沟 提升泵房 水头损失 0.50m 0.40m 2.00m 名称 沉砂池 粗格栅 细格栅 水头损失 0.25m 0.26m 0.10m

表2 污水管渠水力计算表

管段设计参数 管径(mm) I(‰) V(m/s) 0.8 0.8 0.9 1.2 0.9 0.9 0.8 管长(m) 沿程 名称 出水口至计量堰 计量堰至二沉池 二沉池至集配水井 配水井至曝气池 曝气池至初沉池 初沉池至配水井 配水井至沉砂池 设计流量(L/s) 707 354 354 354 354 354 354 水头损失 局部 0.176 0.267 0.168 0.306 0.077 0.168 0.308 合计 3.18 0.33 0.20 0.51 0.12 0.25 0.43 1000 1.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1.50 1.80 2.70 1.80 1.80 1.60 3000 3.00 40 20 75 25 45 75 0.06 0.04 0.20 0.05 0.08 0.12

- 32 -

6.3 污水系统高程计算

污水处理厂设置了终点泵站,水力计算以接受处理后污水水体的最高水位作为起点,沿污水处理流程向上倒推计算,以使处理后的污水在洪水季节也能自流排出。

因此,在污水高程布置上主要考虑土方平衡,设计中以氧化沟为基准,确定氧化沟水面标高46.0m,由此向两边推算其他构筑物高程。计算结果见下表3。

表3 构筑物及管渠水面标高计算表

名称 出水口至二沉池 二沉池 二沉池至集配水井 配水井至氧化沟 氧化沟 氧化沟至沉砂池 沉砂池 沉砂池至细格栅 细格栅 水面上游标高(m) 43.0 43.86 44.00 44.32 46.0 46.21 46.43 46.86 47.04 水面下游标高(m) 42.56 43.4 42.64 44.21 45.2 46.07 46.3 46.61 76.98 构筑物水面标高(m) 35.12 36.62 37.26 38.22 地面标高(m) 38.5 38.5 38.5 38.5 38.5 38.5 38.5 污水高程布置图见附图。

- 33 -

第七章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任务及目前的形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我深刻理解了我污水处理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以及整体的设计程序;还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做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此外,我发现了自己专业理论基础还不够扎实,考虑问题不全面等,今后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并且通过理论知识来知道工程实践。

另外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在课程设计上给予我的指导、提供给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能顺利完成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老师允许我用电子稿,这让我学会了许多排版上的知识,让我能把设计格式做得更加完善。

虽然此次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让然任重道远,能够胜独自任工作的能力还相差较远,再接再励才能不断进步!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