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5课蜀道难测试与反馈粤教版必修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中语文第15课蜀道难测试与反馈粤教版必修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39151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2b

答案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1.D [D.“塞”读“sài”。] 2.B [B.去:距离。] 3.B [B.都是“从那时以来”的意思。A.“危”都为形容词,分别是“高”和“正直”的意思。C.“而”分别表示并列和转折,分别为“并且”和“但、却”的意思。D.“于”分别表比较和被动,分别为“比”和“被”的意思。]

4.C [例句与A、B、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C.“西”为名词作状语,“向西”。] 5.D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

6.C [C.“砯”,本意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是“冲击”的意思。]

7.B [A.“何”,①疑问代词;②副词,多么。B.“但”,都是副词,只是。C.“于”,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其”,①代词,它;②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8.D [D.攀援青泥岭的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9.C [C.“比喻”说法错误,应为夸张、衬托。]

10.对朋友进行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这既体现了作者和朋友深挚的感情,又是作者对自己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感慨。

11.都运用了衬托。沈诗用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衬托蜀道之高。李诗用山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依傍着马头升起衬托蜀道之高。

解析 (1)注意对诗句内涵的分析。(2)注意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要点明手法,然后作具体分析。

12.A [鉴赏本诗,要把握情感基调及蕴蓄的思想感情。由“霜”“秋”“大荒”等意象即可探知作者的情感是深沉而又抑郁的;后两句则直抒个人的不满情绪。故A.“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与全诗题旨不符。]

13.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

解析 本诗思想情感是深沉而又抑郁的,由诗句“荣华东流水”“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即可探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14.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或: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那么,盛唐诗是这座高峰的顶点。)

解析 画横线处为过渡性句子,说明所写语句要承前启后,横线前的一段是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第一句即为中心句。横线后的一段是说“盛唐时期将中国诗歌的发展推向顶峰”。根据前后段的段意去斟酌过渡句。

15.新贫族是由在写字楼工作的年轻人构成的拥有最强劲消费热情、最前卫消费理念和最COOL消费方式,挣得多花得更多的领导市场新潮流的城市新兴人群。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