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核心考点专题复习|部编人教版(共8个专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年中考历史核心考点专题复习|部编人教版(共8个专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44054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6

2019年中考历史核心考点专题复习

目 录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建立、发展、巩固历程

专题二、改革与开放 专题三、屈辱、探索和抗争 专题四、宪法修订和依法治国 专题五、学习十九大精神

专题六、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巩固 专题七、两次世界大战、国际格局的演变 专题八、三次科技革命

第 1 页 共 70 页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

巩固历程

本专题重点掌握重要朝代:秦、汉、三国、隋、唐、元、明、清,主要掌握重点朝代在维护国家统一上采取措施和成就(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边疆的管辖、港澳台问题),侧重民族关系和边疆的管辖等。 一,秦 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政治制度: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理论基础: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子)

2,经济措施及成就:①统一货币、度量衡(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3·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

4、边疆上:北击凶奴,修筑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二、汉朝: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2、思想上:接受懂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1、丝绸之路:A、路线: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B、 重要事件:西汉时期,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作用: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C、丝绸之路的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三国时期

1、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第 2 页 共 70 页

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四、隋朝

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1)隋炀帝时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起止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3)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五、唐朝

唐太宗1、治国思想: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的教训。2,治国措施:①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③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出现贞观之治。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玄宗 措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戒奢从简,农业生产. 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改进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出现“开元盛世”。 4、教育: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①为改革选官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②完善——唐朝,表现:常设的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以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③发展——明朝: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实行八股取士 ④废除——清朝末年1905年

科举制度积极作用:① 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 3 页 共 70 页

5、 唐朝对内的政策——开明的政策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往,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②金城公主入吐蕃嫁给尺丹

6、唐的对外政策——开放性的政策

二.唐与日本的交往1、隋唐时期,日本遣唐使来华,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唐招提寺,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西游: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

域记》。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六、元朝政治:元世祖创立行省制度:①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七、明朝

1、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①.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丞相,撤消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③.八股取士——影响: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多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2、明朝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①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特点:①时间早,历时长(1405—1433);②规模大,次数多;(7次)③航程远,技术高。(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成功七下西洋的原因:①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根本)。②指南针的广泛使用③造船技术的发达。④君主的重视。 ②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功绩:平息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维护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

③ 16世纪开,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第 4 页 共 7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