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复习:必修3 文化生活 易错易混知识点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9年高考政治复习:必修3 文化生活 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49c65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b

③既要更加热烈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多种文化传播活动,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⑤依托大众传媒,促进文化的沟通、共享和传递。

⑥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既要海纳百川,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四、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结果。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推动科技进步,发挥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

⑤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 五、为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源远流长的见证,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材料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材料 ;具有区域性+材料 ;具有民族性+材料。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④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 六、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XX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是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13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七、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XX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这一“主心骨”作用。 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⑤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ps: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八、如何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如何净化社会环境?) (1)从国家角度看:

①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弘扬主旋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先进健康文化,并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从生产者角度看:

企业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 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3)从个人角度看:

①公民应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辨别和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 ②公民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九、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知识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十、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旧)

①加强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根本任务。

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4

④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者。 ⑤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⑥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素质模范常态化。

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十一、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国家:①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⑤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⑥充分挖掘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弘扬传统美德和优秀革命道德。 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⑧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⑨要弘扬科学精神、弘扬时代新风。 ⑩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

个人:①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鉴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③要脚踏实地、不上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十二、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要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

15

⑦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⑩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十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②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⑤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十四、如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①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②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十五、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领导权(Why①+How②③④)

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领导权。(Why)

②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③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④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指导,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