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建华-数据通信原理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凌建华-数据通信原理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a1f5d7c1c708a1284a44cd

h(t)?h1(t)?h2(t)?sin2?fNtsin2?fN(t?T)? (3-21)

2?fNt2?fN(t?T)(td2?T) ?0)

g(t) g1(t) g2(t)(td1(2)H(f)

参见教材P58图3-15(a)

H12(f)特性参见教材P59图3-16 H(f)特性参见教材P59图3-17

?f?j??f?e2fN,0?f?fN?2cos H(f)?? (余弦低通) 2fN?0,f?fN? B?fN ??1T? 4fN2fs2fN??2Bd/Hz BfN td?(3)分析h(t)特性

参见教材P58图3-14

设td?0

h(t)波形的特点: ①零点的位置t

?k k??3,?5,?7...... 4fN ②波形的“尾巴”以1/t的速度衰减

2h(t)波形是否无码间干扰?

结论:第一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的h(t)波形有码间干扰。但若取样判决点选在波峰往前(或

往后)T/2处,只有前(或后)一个码元对它有干扰,此干扰是固定的,可以消

除的。

但有误码扩散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采用有预编码的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 (4)有预编码的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余弦低通)(《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计算题第3题)?

参见教材P58图3-15(b) ak bk?bk 预编码 bk?ak?bk?1 (3-22) ?ck 相关编码 ck?bk?bk?1 (3-23) ak 1 1 0 1 0 1 1 1 0 0 1 0 bk0 1 0 0 1 1 0 1 0 0 0 1 1 ck 1 1 0 1 2 1 1 1 0 0 1 2 发端

? 1 1 0 1 2 1 1 1 0 0 1 2 收端(设无误码,ck??ck) ck? 1 1 0 1 0 1 1 1 0 0 1 0 ak例:

?

ck的规律??ak?0,ck?0或2 (ck是伪三电平)

?ak?1,ck?1? 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的特点:

·有码间干扰,但是固定的,可以消除的。

·频带利用率能达到2Bd/Hz的极限。

·波形“尾巴”衰减较快。 ·物理上可实现。

2、第四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正弦低通) (1)h(t)公式

h(t)?h1(t)?h2(t)? g(t) g1(t) g2(t) (2)H(f)

sin2?fNtsin2?fN(t?2T)? (3-26)

2?fNt2?fN(t?2T) 参见教材P59图3-18

H12(f)参见教材P60图3-19 H(f)参见教材P60图3-20

?f??f?jfN,0?f?fN?j2sin?e (正弦低通) H(f)??fN?0,f?fN?H13(f) B?fN ??(3)分析h(t)特性

fs2fN??2Bd/Hz BfNh(t)波形的特点:

①波形的“尾巴”以1/t的速度衰减

②第四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的h(t)波形有码间干扰。但是固定的,可以消除的。也有

误码扩散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采用有预编码的第四类部分响应系统。 (4)有预编码的第四类部分响应系统(正弦低通)?

2

?bk?ak?bk?2 ? (3-29)(3-30) c?b?bkk?2?k例:ak 1 0 1 1 0 1 1 0 1 1 0 0 bk0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1 ck 1 0-1 1 0-1 1 0-1 1 0 0 发端

? 1 0-1 1 0-1 1 0-1 1 0 0 收端(设无误码,ck??ck) ck? 1 0 1 1 0 1 1 0 1 1 0 0 ak?ak?0,ck?0? ck的规律? (ck是伪三电平)

a?1,c??1k?k? 第四类部分响应系统的特点:

·有码间干扰,但是固定的,可以消除的。

·频带利用率能达到2Bd/Hz的极限。 ·波形“尾巴”衰减较快。

·物理上可实现。

五、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时域均衡 1、 时域均衡的作用(《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简答题第8题)

时域均衡的思路——是消除接收的时域信号波形的取样点处的码间干扰,并不要求传输波

形的所有细节都与奈氏准则所要求的理想波形完全一致。因此可以利用接收波形本身来进行补偿以消除取样点的符号间干扰,提高判决的可靠性。 2、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 参见教材P62图3-23

? 原理 yn?k??N?cxNk(n?k) (3-36)

y(t)应满足无码间干扰的条件,所以有

??y0?1,n?0

?yn?0,n?0的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