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周三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导学案(8.29--9.16)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1-3周三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导学案(8.29--9.16)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abf2f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80

五、分层测试,小结提升

1、完成学案“检测案” 。 2、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强化练习应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请同学们说一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巩固练习 1、计算。

6×9-24= 2×8+12= 25-3×3= 12+3×8= 9×15-8= 9+9×3= 5×6+9= 35-3×7= 23+5×8= 2×6+37= 90-3×9= 8×7-34= 7×5+18= 56-2×6= 4×4+2= 13×3+20= 100-9×3= 80+5×4= 9×8+12= 20+24×2= 21+6×3= 40-4×5= 56-8×3= 75-15+36= 11-5×2= 23×4+15= 80-40×2= 温馨提示:先讨论计算顺序,注意先算的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列式计算。

5

(1)7个6的积,再加上25的和是多少? (2)用30减去4乘7的积,差是多少? (3)100乘245与199的差,积是多少? 3、下面的算式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8+5×4 (2)40-6×2 =13×4 =34×2 =52 =68 4、判断题。

(1)50-30÷5=20÷5=4。 ( ) (2)把3+5=8和8÷4=2改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是3+5÷4。 ( ) (3)算式中有加减法和除法混合运算,应该先计算除法。 ( ) 5、选择。

(1)华华花12元买了6瓶饮料,玲玲花3元买了一瓶饮料,哪种饮料便宜,每瓶便宜多少元?做这题,第一步计算的结果是( )。

①2 ②4 ③1

(2)同学们参加体操比赛,男生32人,女生24人,每8人一组,可分成( )组。

①7 ②4 ③13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买文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6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二、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目标。

2、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展 1、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 .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 “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

7

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2、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四、变式训练,反馈问题 1、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五、分层测试,小结提升

1、完成学案学案“检测案” 。 2、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