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足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d19b5a804d2b160b4ec0fb

人的足趾趾节多为朝上弯曲,并因年龄的关系,其弯曲程度不一样。在立体赤足足迹石膏模型中,不同的凹陷形状,反映了足趾节的不同长短、屈伸和弯曲状况。在平面赤足足迹中,一般只能反映拇趾和小趾的趾节。

趾节痕的形状有三角形、锥形、弧形、椭圆形、长方形等。 第二、三、四趾节不容易出现痕迹,常呈空隙。可距各趾痕后缘1毫米和掌痕前缘1毫米处,用虚线按各趾痕后缘和掌痕前缘的形状描绘下来,构成特定的几何图案,即趾节区的形状。 空隙的形状有角形、弧形、凹凸形、波浪带形。

空隙的距离有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最多见的是第二趾节区的距离最大,第三、四、小趾节区的距离依次缩短。 2、足掌痕迹形状 足掌痕迹形状,主要是从足掌的四个边缘和足掌面的凹凸结构进行观察。

(1)掌痕前缘形状

①弧形:根据弧底的大小可分为大弧、中弧、小弧。 ②角形:即中段向前突出成角,两侧段呈斜坡。成角点位置,可能在第二或第三或第四趾对应位置,或各趾间隙对应位置。角度的大小各不相同。

③平直形:平直的前缘比较少。其表现形式有水平的、斜直的(从拇趾侧逐渐向后外侧偏斜)。

④波浪形:按波峰(凸)和波谷(凹)的数量,可分为三个以下的波浪和四个以上的波浪;按波峰的形状和形式分,有弧形、似角形、波峰高、波峰低;按波谷的形状和形式分,有弧角、似角形、深凹、浅凹。同时,还应注意研究波峰和波谷的大小。

(2)掌痕内缘形状

掌内缘有与拇趾内边缘在同一切线上的(垂直的)、突出拇趾的(膨胀的)、内缘在拇趾内缘垂线以内的(回缩的)。 掌痕内缘的形状有:弧形、直线形、波浪形、内陷形、角形等。 (3)掌痕后缘形状

掌后缘高足弓的较明显,扁平足和膨胀型足的掌后缘很短,甚至没有。其反映形式有:

①平直形:与内缘衔接处至中间(足弓)内缘这段呈平坦的直边缘。

②弧形:与内缘衔接处开始向后呈弧形突出。

③突凹形:与内缘衔接处先呈弧形或角状突出,后即凹陷与中间部衔接。

④斜形:与内缘衔接处开始向后外斜至中间部。 ⑤小波浪形:出现了几个小波峰和波谷。 (4)掌痕外缘形状

掌外缘与足弓外缘连接,无明显界线。根据外缘与小趾的位置关系看,掌外缘有突出于小趾的、与小趾成直线的、位于小趾边缘垂线以内的。所以,掌外缘的形状有弧形、突出形、直线形、波浪形、斜形、角形。 3、足弓的类型及痕迹形状 (1)中断型 (2)狭窄型 (3)中等型

(4)扁平型和膨胀型

足弓边缘形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足弓由高变低而发生变化。另外,长途跋涉或负重后肌肉疲劳引起足弓变化,也对足弓的形状变化有影响。

4、足跟痕迹形状

足跟痕迹一般可按前后左右四个边的形状进行研究。其边缘形状有弧形、平直形、突凹形、角形、波浪形,但往往界线部不清。足跟整体形状有圆形、椭圆形、近似方形和不规则形。 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跟底面由球状逐渐变为扁平,加上个人内扭、外旋的不同习惯,致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足跟痕迹形状。 (二)赤足足迹的大小

赤足足迹的大小可从足迹的全长和掌部、弓部、跟部宽度进行描述(图3-2-4)。 1、赤足足迹的全长 (1)确定足迹中心线

足迹中心线——第二趾痕中心点与后跟最宽处中点的连线。

以第二趾头痕的中点(若第二趾未留痕迹,则取拇趾痕中点第三趾痕中点的间距中点)与足跟痕最宽处的中点作连线,该线为足迹中心线,或称测量基线。

(2)足迹全长的测量

赤足足迹全长——以最长趾痕前缘和跟后缘的最突出点,各作一条与足迹中心线相垂直的切线,两切线间的距离即为赤足足迹全长。

由于足底跟部和趾部为球面状凸起,使足底前后两端不能着地,故赤足平面足迹的长比足实长短2.5厘米左右。 2、赤足足迹掌部宽

(1)确定足迹掌部横截线

掌部横截线——以掌痕内侧最突出点处,作垂直于足迹中心线并延长交于掌外侧边缘的直线。

(2)足迹掌部宽的测量

足迹掌部宽——足迹掌部横截线的长度。 足掌宽的类型,可依据足迹全长与掌痕宽的比例划分。一般是:2∶1的为特宽型,2.5∶1的为中等型,3∶1的为瘦窄型。也可依据掌痕宽度划分。 3、赤足足迹弓部宽

足迹弓部宽度,是指外侧纵弓形成痕迹部分最窄处的宽度。 足迹弓部宽——在足弓最窄处作垂直于中心线的直线,切得线段的长即为弓宽。

弓部痕迹的宽窄,取决于足弓的高低,而足弓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具体人足弓骨骼形状、肌肉和韧带的结构功能。根据赤足足迹弓部的宽度,可将足弓分为:高弓型、窄弓型、中等型、扁平型、膨胀型。

高弓型:足迹明显分为掌部和弓部两部分。

窄弓型:足迹的弓部外侧仅有一条“狭窄”痕迹将掌部和跟部连为整个足迹。

中等型:足迹弓部的内缘接近足迹中心线。

扁平型:足迹弓部的内缘超过足迹中心线,或与跟部痕迹等宽。 膨胀型(特宽型):足内外侧纵弓全着地留下痕迹,弓部痕迹呈膨胀型,往往超过足跟部痕迹的宽度。 4、赤足足迹跟部宽

足迹跟部宽——是指以跟部痕迹中心点作垂直足迹中心线的直线,交于跟部痕迹内外缘的直线长度。

根据跟部痕宽幅度,可将跟部痕分为:特窄型、窄型、中等型、宽型。

跟部平面痕迹一般小于足跟的实际宽度。因为足跟底面呈球面状凸起,没有完全着地。随着年龄增大,足跟底面皮肤角化层增厚,软组织松弛,着地面积相对变宽,使跟宽增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跟部痕宽与掌部痕宽的比例逐渐缩小。一般是:青年人为1∶1.75,壮年人为1∶1.7,中老年人为1∶1.65。 三、足底皮纹特征

足底面皮肤纹线同人手掌皮肤纹线一样,具有终生基本不变的稳定性和人各不同的特点。花纹形态结构有弓箕斗三大基本纹型,也有九个细节特征。但与手掌花纹不同的是,花纹面积大,纹线粗、小犁沟宽,多出现点状线、短线、弯折线等,花纹中心较扁平,趾头花纹中根基线多偏向一侧,纹线间常出现因脱皮而形成的斑点。 (一)趾头纹

足趾头上纹线多数为斜形线或弧形线,少数能构成弓、箕、斗型复杂花纹。一般拇趾头上构成复杂的花纹概率较高。 (二)趾节纹

趾节花纹结构较简单,一般由斜形、弧形和波浪形纹线层迭组成简单的花纹,很少见箕、斗型花纹。纹线边缘比较粗糙,弯折线和断续的点线较多,纹线较短。

(三)足掌纹

足掌中,比较完整有规律的纹线、复杂花纹出现率最高,弓箕斗三大基本纹型都可出现,且花纹面积大,纹线流程长。 (四)足弓纹

足弓的乳突纹线,一般呈横斜纹线。但也有极少的构成弓型纹,或箕型纹,或弓箕纹并列。箕型纹均为横斜箕,箕口朝外的为外横斜箕,箕口朝内的为内横斜箕。一般没有三 角出现。

(五)足跟纹

足跟的乳突纹线,一般是弧形线、横斜形线、短线,若有构成三角型花纹或箕型花纹,属罕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