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补充篇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背诵补充篇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d51bcc02d276a201292e36

泰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琴是这样,贤者也是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乐然后变成千里马。 (十一)《庄子》一则(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十二)《礼记》一则(节选)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yua)命》曰:“学(xiào)学(xu?)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字词注解: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甘美。4.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5.是故: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了。7.自反:反省自己。8.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9.教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10.《兑(yua)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a)”,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a)。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11.学(xiào)学半:教人

9

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12.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十三)《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男子成年时(一般男子在古代成年是满20岁)的时候,父亲给予教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教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能违背你的丈夫 !” 以顺从为原则,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重要的位置,施行天下最重要的道理。实现志向了,就跟百姓一起实行它;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自己的道理。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向。这才叫做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贫贱不能移:移:使······改变,动摇,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形容意志坚定。

威武不能屈:威武:威胁暴力。屈:使......屈服。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十四)《论语》节选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解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解释: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不糊涂,五十岁就明白天命,六十岁时听人说不顺心的话也不生气,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为政》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解释: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10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解释: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5、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释: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另外三则出自《论语》的名言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解释: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解释::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