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然辩证法在食品安全生物学中的应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浅析自然辩证法在食品安全生物学中的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dd94e8908a1284ac8504359

浅析自然辩证法在食品安全生物学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 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系统化的自然观, 科学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食品与安全生物学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它研究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在食品安全生物学研究中,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对指导食品营养、安全与健康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 一、自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自辩证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是它的研究对象。它研究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两观一论”,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发展规律,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有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研究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般方法。

二、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 在恩格斯以前,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早已问世。但是,古代的自然哲学囿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想,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停留在简单的猜想阶段。而在十六世纪以后,适应西方近代实验自然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唯物主义哲学也有了重大的发展。同时,直到十八世纪以前,自然科学还是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研究,还只是分割的、分门别类的,没有贯串一个系统的、联系的思想。用这种思想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当时自然哲学的又一个显著的特点——形而上学。恩格斯是在研究了从前各个时期的自然哲学、在总结了直到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起自然辩证法这门科学的。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在苏联出版。这部著作的问世,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和世界各地的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这部著作的中译版本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食品安全生物学 一、食品安全生物学研究对象、内容 食品与安全生物学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

生质量管理的学科。它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食品营养与安全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毒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从而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 二、食品安全生物学现状 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热点,人民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都是着眼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 自然辩证法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应用 一、 提供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的指导 这方面要求在食品生产中应遵循生态自然观,在辩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自然观,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此外,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对于农产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所以,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二、 提供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运用辩证法指导食品安全工作,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食品安全事件的多发表明,食品安全涉及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多个地区,多个阶段,因此,治理这个领域的不法行为,必须准确判断,准确出击,准确铲除。所谓“准”,不仅要体现在打击对象上,也要体现在案情分析上,不仅要体现在个案处理上,也要体现在形势研判上,不仅要体现在生产、流通环节,也要体现在监管环节。过去,一些大企业看上去相对规范,因此监管上就流于形式,还会颁发“放心企业”或“放心食品”的牌子。但从这两年接连发生的大型食品企业出现严重食品安全事件的教训来看,“牌子”式的监管模式走到了尽头,监管必须是动态的,是不分大小企业的,是不能先入为主的,要把所有企业的生产行为都要放到监管的视野中。再比

如,有些食品安全案件涉及多个环节和地区,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必须顺藤摸瓜,不惜一切代价把所有的问题都查清楚,把所有环节的病症都找出来,把所有违法行为都送上法律的审判台,惟有如此,才能算得上是准确打击和精确铲除。

总之,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在人类学习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有着积极的指导性作用。21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19世纪、20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同时,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频频刺激人们的神经,那么,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如何把自然辩证法融入到食品安全生物学中去则是使我们能更有效地解决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得前提条件。此外,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可以说,食品科学也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它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生态发展观。

食品科学研究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内涵及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及意义进行分析,阐述了食品科学中所蕴含的自然哲学辩证思想。

恩格斯指出:“恰好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为发生于自然界中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似物,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站在科学顶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因此,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食品科学中的生态自然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过程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交换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食品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食品。食品可以为人类的发育成长提供营养物质与能量供应,食品的色泽、口感与风味等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要求,因此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和以人为本的宗旨。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食品生产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可也给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以及真菌毒素的超标等问题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重要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中对农产品构成污染

的主要物质归纳起来有4类,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污染物。这4类物质都可能通过食物链,在农产品中富集,进 而造成食品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自然观,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食品安全是为了保证人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数量的安全后,食品质量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比如,近年来,在美国发生的花生酱中毒事件,中国的毒奶粉事件,欧洲的毒牛肉事件等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

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尤其是在2009年的“两会”上,众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更多地关注了食品安全问题,

相关机构并及时通过和颁布了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社会热点,人民群众的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食品安全应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制度都是着眼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更是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主导者的地位。

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证人的存在,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需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就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保证个体营养均衡,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迎合消费者营养理念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如各种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就是为了满足对营养需要不同的各种人群的需要而开发的。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加钙、加锌奶粉,为女士设计的补铁奶粉以及婴儿辅食的开发等等。我国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保证了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特性有知情权,方便大家凭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同时,教育部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9年4月召开会议,探讨在开有食品科学与工 程专业的高校开设食品营养专业,专门培养食品营养方面的人才,及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说,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体吸收营养更趋于合理化,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3.2.4 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为目的,包括了食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等过程,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它的发展方向是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观点和需要变化的,充分体现了食品服务人的精神。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人们盲目追求高脂肪、

高蛋白的食品,21世纪的今天人们更讲求卫生、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研究单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转到今天研究多样的低热卡值食品、绿色天然食品和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说明食品的发展为了服务人类而趋向多元化外,更体现食品科学关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向着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除了关注食品的安全、营养问题外,更多被讨论的是食品如何被人们认可和接受的问题。如何通过食品的色、形、味、口感等感观功能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问题。 食品科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需求,脱离人的需要谈食品显得空洞而没有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需求作为指导,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所以,食品科学的发展体现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只有如此食品科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