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季高考语文模拟题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4年春季高考语文模拟题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e48db8804a1b0717ed5dd1e

山东省2014年春季高考

语文模拟试题(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18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子越来越称心,大家都想做个称职的公民,这样的社会称得上和谐社会。 ...B.他是教坛宿将,常为学生三天两宿加班,终于实现培养出高考状元的宿愿。 ...C.咽喉疼得厉害,连一滴水都咽不下,急得她直呜咽。 ...

D.他自以为能把所有人哄得团团转,孰料一开口就有人起哄,然后大家就一哄而散了。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嘻戏,自有种忧然自得的味道。 B.他忙于在室内计算月球的轨道,把吃饭的事早已抛到九宵云外。 C.这真像一场恶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D.他温和的眼睛里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她体弱多病,家境贫寒,你如果能身临其境地为她想一想,就会谅解她了。 ....B.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职业教育这个名称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了。 ....

C. 当一个人选择好人生目标以后,他就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勇气。 ....D.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的感谢王老师。 B.经过老师耐心教育,他保证今后避免不再发生这类错误。 C.2012年我国大学招收的新生,将是历年来高考招生最多的一年。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④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A.夸张 比喻 对偶 拟人 B.夸张 拟人 对比 比喻

C.夸张 拟人 对偶 比喻 D.对偶 比喻 对比 拟人 6.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有一次,葛新爱在电影上看到了张燮林的直拍削球,简直被迷住了。于是,她就放弃横拍削球,遥拜张燮林为师。1973年,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乒乓球比赛中,这一对没有见过面的师徒见面了,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的丰富多彩,往往就是思想的丰富多彩的反映。__________________,很难写出生动活泼、严密周到的文章来的。因此,不从训练自己的思想着手来加强辞章修养,将很难有大的效果。

①一个无心,一个有意 ②一个有意,一个无心 ③一个思想僵化、粗枝大叶的人 ④一个粗枝大叶、思想僵化的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叫《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B.《鸿门宴》节选自纪传体史书《史记》;《张衡传》节选自编年体史书《后汉书》。 C.《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裴多菲是俄罗斯诗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D.《十首足矣》作者刘心武,《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作者梁思成,都是当代作家。 8.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寻隐者不遇 宋·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①真:即“真人”,指得道成仙的道士。 ②芝:灵芝。

A.本诗是作者拜访一位隐居蓬莱岛的隐士,可是没有遇到而写下的。 B.诗中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蓬莱仙境,高山环绕,松涛阵阵。 C.诗人到隐居者的居处时隐居者去采药了,起初失望,而后心情又开朗了。 D.该诗与贾岛同题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借此抒发超然出尘的胸怀,令人神往。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9~14题。

(一)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它们都是通过一个至今仍在延续的过程逐渐转变和发展起来的,这除了博物学家的观察之外,还有分子生物学展现的一些“证据”。 其中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在研究一种特殊蛋白质时所发现的细胞色素C。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需要这种细胞色素C,以便通过它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它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为多细胞的有机体的产生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这种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构

②①

成的,这些氨基酸围绕着一个玫瑰花形的、中心有一个铁原子的血红素基团。这些氨基酸的位置可以变化而分子的结构不变:在人和黑猩猩身上相同的,而在人和马身上就有了区别(104个中有12个位置不同),在人和粮食霉菌上则达到了最大区别(104个中有44个位置不同)。两个如此不同的蛋白链为什么能有相似的功能呢?答案是这样的:即大多数的氨基酸是可以相互置换的,只有一些(在我们熟知的所有物种中仅有35个)不能在蛋白质还没有停止其活动时被替代。另一方面,从进化的观点看,这种区别是很重要的:现在分离开的两个有机体的共同祖先距今时间越远,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发生的改变就越大。

细胞色素C以其古老和易于获得结晶而引起了有关生物学家的极大重视,有助于通过分析不同物种的细胞色素C的区别,掌握其有关进化的很多信息,估计生物的主要属种发生进化的可能时间。这样绘制的进化谱系图与传统方法绘制的谱系图相一致: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对照就成为研究进化过程的一种宝贵的工具和手段。 9.下列对细胞色素C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胞色素C被发现后,进化论关于生物有一个共同的起源的观点终于得以证明。 B.细胞色素C在所有的生物有机体中分子结构不变。 C.细胞色素C是生物有机体进行呼吸的基本要素。

D.细胞色素C由氨基酸构成,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大都可以变化。

10.下面对“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需要这种细胞色素C,以便通过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有细胞色素C。 B.如果缺乏细胞色素C,生物有机体就会死亡。 C.细胞色素C可以给生物有机体供给能量。 D.细胞色素C可以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 11.选出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 ( )

A.因为细胞色素C非常古老,所以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估计生物的主要属种发生进化的可能时间。

B.两个分离开的有机体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排列顺序越接近,说明它们的共同祖先距今距离越近。

C.氨基酸的序列,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变化,尽管有一些位置上的氨基酸在所有的物种中都是一致的。

D.除了35个不能在蛋白质还没有停止活动时被替换的氨基酸外,其他的氨基酸可以相互置换。

(二)

第二天清早,我漫步在校园的甬道上,一直走到主楼前的飞珠跳玉般的喷水池旁,我更体会到只有校园才会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氛围。看着那么多年轻的学生,或捧着书在读,或拿

着饭盒急匆匆地在走,或抱着球风一样在跑,身影消失在操场上、饭厅里和绿荫蒙蒙的树丛里、晨雾里,让我很羡慕他们。我想,如果能让我重返校园,无论是读书还是教书,我一定会比以前更珍惜、更认真。我当时真的这样想:还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校园更美好,更让人感动呢?也许是走过了一些别的地方,看到了一些不愿意见到的事物,才对校园别有一番情感?也许校园本身确实相对清纯清白一些而让人产生一种世外桃源的错觉吧?因为这个世界实在污染的越来越严重了。同时,我也想:青春真是一刹那,稍纵即逝。我眼前的这些可爱的学生一般只能在校园里呆4年,即使读硕士、博士,也就7年或10年,他们很快都得离开校园,都得和我一样迅速被这个强悍的外部世界同化而变老。那次,我在天津大学住了十多天,一直到把那部长篇小说录音完。十几个清晨和夜晚,我都在校园和学生在一起,便也和校园外的喧嚣隔绝了十几天,感受到久违的青春气息,虽然有些伤感和惆怅,但美好难再。后来,我把这部长篇小说的名字叫做《青春梦幻曲》。

12.下列选项中作者认为的校园更美好感动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别的地方,看到了一些不想看的事物。 B.整个世界的环境污染太厉害了。

C.校园里的学生,无论硕士、博士,最终都会被这个强悍的世界同化。 D.校园拥有独一无二的氛围,和作者经历过的外界相比更清纯简单。

13.作者把他的长篇小说命名为《青春梦幻曲》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和校园外的喧嚣隔绝了十几天。 B.作者感觉有些伤感和惆怅。 C.作者住在校园,表示感谢。

D.作者在校园录音的时间里,感受到了校园梦幻般的青春美好。 14.概括本段文字的段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批评了整个世界里比较阴暗的一面和污染严重的现象。

B.作者回忆了在天津大学里感受到的校园的青春美好,并抒发了对这种氛围的喜爱之情。 C.作者感慨学生从校园毕业后,会被强悍的世界所同化变老的现象。 D.作者希望和学生们一起读书、打饭、踢球,和学生们一起学习。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18题。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