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叶春葳蕤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兰叶春葳蕤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e4958d4240c844769eaee31

導其他格式,是學習的一個竅門。如果把全部16種格式都開列出來,機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記住的。

這個“基本格式”中所說的“平”,大體上就是現在普通話中的“陰平”字和“陽平”字;“仄”,大體上就是現在普通話裏的“上聲”字和“去聲”字。這裏所以只能說“大體上”,是因為並不完全如此。對這個問題,後面還要專門講述。

上面說的這種基本格式,其實是五言絕句的一種。試舉兩例。 例一: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李白《勞勞亭》

(詩中第一個字,本應用仄聲字,卻用了“天”字,是平聲字,但在此處是允許的。原因,後面會講到。) 例二: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一” 字,在唐韻裏是讀仄聲的,後面會講到。) (03)“對”和“粘”的規則

從上面所舉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這叫“對”。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這也是“對”。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從頭兩個字來看,平仄卻是

相同的,這叫“粘”。律詩要求做到這種“對”和“粘”。如果不符合這個要求,就叫“失對”、“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詩律學的術語,從一首詩的開始算起,每兩句叫做一“聯”,每聯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對句”。這樣也就是說,每一聯的出句和對句必須“對”,上一聯的對句和下一聯的出句必須“粘”。“對”和“粘”,看一句詩的頭兩個字,由於第一個字有時可平可仄,所以實際上主要以第二個字衡量“對”和“粘”的標準。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聲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聲字,符合“對”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與第三句的“窮”字都是平聲字,符合“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窮”字是平聲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聲字,又符合“對”的要求。掌握了“對”和“粘”的規則,我們就可以根據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導出其他各種平仄格式。 (04)五言絕句的基他格式

絕句和律詩,都有一個要求,即偶句必須押韻,單句不用押韻(首句是個例外,押韻或不押韻都可以)。拿絕句來講,第二句的最後一個字和第四句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押韻。如《登鸛雀樓》中的“流”字和“樓”字就是押韻的。押韻的字又必須是平聲字。當然,也有押仄聲韻的詩,但很少,不屬於一般情況,在此暫且不論。

按照偶句平聲押韻的要求,再加上對和粘的規則,我們就可以從上面講過的那種基本格式,推導出其他各種不同的格式。如前所

述,基本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這個格式中(共四句)的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每換一種首句,就是一種新的格式。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作為首句,那麼,下一句必須與之相“對”,又必須以平聲字結尾以便押韻,那就只能選“仄仄仄平平”。第三句必須與第二句相“粘”,又必須以仄聲字結尾,那就得選“仄仄平平仄”。第四句要與第三句相“對”,又必須以平聲字結尾,那就只能選“平平仄仄平”。這樣就產生了第二種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舉例:

南山宿雨晴,春入鳳凰城。 處處聞弦管,無非送酒聲。 ——劉禹錫《路旁曲》

依此類推,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作為首句,就可以推導出第三種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詩:

岸芳春色晚,水影夕陽微。

寂寂深煙裏,漁舟夜不歸。 ——司空曙《黃子陂》

如以第四句作為首句,又可推導出第四種格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詩: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

以上是五言絕句的全部格式,共四種。其實就是基本格式中的四句倒換先後次序產生的。不同的首句,導出不同的格式。 對這四種格式,當然也可以機械地硬背硬記。不過,還是把硬記和掌握規律結合起來,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05)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單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絕句按照“對”和“粘”的規則繼續往後延伸四句,變為八句,即成五言律詩。因為五言絕句有四種格式,所以五言律詩也有相應的四種格式。 第一種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