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世界文明史 PPT提炼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浙大世界文明史 PPT提炼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e70936d71fe910ef02df80d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人类历史的开端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

1、神话宗教的解释

◎女娲氏和普罗米修斯的传说: 泥土造人

◎婆罗门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学:

主神梵天用其身体的不同部位创造了不同等级的人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学: 上帝造人;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始祖

◎唯心主义、物质的非永恒性和无中生有的原则;区别于现代克隆技术的唯物主义、物质的永恒性和从有到有的原则;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2、科学探讨

◎思想的解放与近代科学的兴起——人类起源的生物学解释 林奈(瑞典人,1707-1778):创立动物分类体系,将人类与猿类同归于哺乳动物中的灵长目——静态的相近。

拉马克(法国人,1744-1829):著《动物哲学》,人类源于类人猿——动态的联系 。 达尔文(英国人,1809-1882):著《物种起源》和《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由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

赫胥黎(英国人,1825-1895):著《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猿同祖的亲缘关系。 *生物学研究的局限性;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将人类起源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

提出劳动创造人的理论,即劳动是从猿到人转变的根本动力,而制造工具的劳动构成人的特有属性;

*达尔文将人类从上帝的手中解放出来而归还于动物世界,恩格斯则进一步将人类从动物世界中解放出来,阐释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补充看法

理性、思想和信仰的追求构成人的另一属性;换言之,人在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区别于动物。

2 / 65

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注意:遗址分布的跳跃性、化石演进的非连续性和科学研究的假说性。

三、人种的差异

◎最早从事人种分类的近代学者是瑞典人林奈,将人类划分为四个人种,即亚洲黄种人、非洲黑种人、欧洲白种人和美洲红种人。继林奈之后,德国学者勃鲁门巴赫将人类划分为五个人种,即蒙古人种、美洲人种、马来人种、高加索人种和埃塞俄比亚人种。现代学者通常将人类划分为三个人种,即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和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 ◎蒙古利亚人种:分别于西伯利亚、中亚、东亚、东南亚和美洲 欧罗巴人种:分别于欧洲、西亚、北非、印度。

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分别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中非、东非、南非、印度洋岛屿、印尼和菲律宾部分地区以及大洋洲。

◎人种差异在智人阶段开始初步显现。

四、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

◎人类自然形态的演进: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生产工具的演进:石器时代与金属时代;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社会组织的演进:血缘家庭、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3 / 65

五、相关内容的补充

*关于原始社会的经济内容,基本线索是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济的发展,即从采集和渔猎到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变化。

*社会分工的演进,需要考虑到特定的自然环境抑或经济活动的具体舞台,不可一概而论。在气候、水源和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农业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在沙漠瀚海,游牧经济长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人类与火之间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火的使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 原始公社

相关问题:

◎正在形成的人:杂婚与原始群。 ◎完全形成的人:群婚与原始公社。

一、血缘家庭公社

◎家庭:限制婚姻行为的血缘单位,属于社会学范畴的概念。 ◎公社:公有色彩的财产单位,属于经济学范畴的概念。

◎血缘家庭:亦称前氏族公社,源于杂婚的原始群,实行族内辈分婚;存在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假说性:

亚伯拉罕之夫妻与兄妹的双重关系。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南方部分地区。

二、母系氏族公社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中期。 ◎氏族:实行外婚制的血缘群体。

4 / 65

部落:相互通婚的氏族组成部落。 ◎族外群婚→族外对偶婚: 望门居与居妇家抑或“从妇居”。 ◎氏族的外婚制与部落的内婚制。

◎母权制:妇女的支配地位、世系原则与女性崇拜。

三、父系氏族公社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 ◎族外对偶婚:“从夫居” ◎父权制:

男子的支配地位、世系原则与男性崇拜 ◎氏族的裂变与父权制家族的出现: 定期轮换的份地。

第三节 原始文化

相关问题

◎文化的界定

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阶段。 知识的结晶。

形而上层面的精神、时尚、风貌。

一、原始人的自然知识

◎生产活动与知识的积累:原始畜牧业与原始农业。 ◎医学的萌芽与巫术。

◎数字的萌芽。实物性和非抽象性的表述方式。

二、文字的雏形

◎原始社会的语言与文明时代的文字:交往范围的扩大与文字产生的客观需要;文明与文字的同步性和联系性。

◎诸多文字雏形的共性:具体性和非抽象性,无固定的读音。 ◎“结绳文字”或结绳记事法 ◎“图画文字”或图画表意法

◎象形文字(固定的表意符号、表音符号、部首符号)的萌芽。

5 /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