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山东青岛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e91b75d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6

z

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 S-32,Cl-35.5,K-39,Ca-40,Fe-56,Zn-65,Cu-64,Ag-108,Ba-13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题 1 分,共 1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钉生锈 B. 衣服晾干 C. 干冰升华 D. 剪纸成花 【答案】A

【解析】A、铁钉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衣服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去,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剪纸成花是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

点睛: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变化过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石油 B. 海水 C. 水银 D. 空气 【答案】C

【解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水银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石油、海水、空气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C。

3.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 其中正确的是

z

z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错误;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正确。

点睛:掌握粗盐提纯的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

4. 均衡膳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下列食物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A. 米饭、土豆 B. 番茄、黄瓜 C. 牛肉、鸡蛋 D. 奶油、花生油 【答案】A

点睛:掌握各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是解题关键。

5.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 蔗糖 B. 花生油 C. 面粉 D. 冰块 【答案】A

【解析】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D、冰块与水混合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A。

6. 动物的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A. 分子 B. 元素 C. 原子 D. 单质 【答案】B

【解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z

z

故选B。

7. 下列物品主要用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A. 陶瓷杯 B. 不锈钢碗 C. 塑料盆 D. 玻璃钢材质的滑雪板 【答案】D

【解析】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B、不锈钢是一种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D、玻璃钢是由塑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正确。故选D。 8.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铜 B. 氧气 C. 水 D. 氯化钾 【答案】A

【解析】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错误;D、氯化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故选A。

9.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故选B。

点睛: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是解题关键。 10.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 铜用于制作导线 D.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C

z

z

【解析】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因为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正确;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能和盐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故选C。

11.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处理废弃物 B. 治理污染源 C. 深埋有毒物 D. 杜绝污染源 【答案】D

【解析】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故选D。

12.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鸡蛋清遇浓硝酸变黄

B. 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C. 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上的浅 D.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 【答案】C

【解析】A、蛋清遇浓硝酸变黄是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使蛋白质失去了生理活性,正确;B、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故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正确;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硬度大,黄铜片属于合金。故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上的深,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正确。故选C。

13. 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 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 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为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答案】B

【解析】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

z